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月19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不同的河流 同样的壮举

——记湖北咸宁4位大学生勇救落水母子
本报记者 甘丽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19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咸宁冰水中救人的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王洪(左一)、刘康(左二)、王力(左三)和咸宁学院大学生吴超一起走在救人事发地淦河岸边(1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鹏翔摄

    去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十余位大学生手拉手搭成“人梯”在长江中勇救两名落水少年。一个多月后,在英雄陈及时的故乡湖北咸宁,再次出现大学生跳入河水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人梯”得到延续,感动荆楚大地。

    去年12月6日是个星期天。湖北省咸宁市天化麻业纺织女工陈群想到好久都没有带孩子出去玩了。吃过午饭后,她和10岁的儿子欧阳毓环来到淦河边。

    上午还放晴的天一下子阴沉了下来。儿子下到了河边的道上,陈群跟在后面,在3米远的草坪上坐了下来。屁股刚挨着地,她抬头一看,儿子正向河里滑去。她赶紧冲过去伸手一抓,没想到自己脚下一滑,不会游泳的母子俩同时掉进了冰冷的河水里。

    陈群一手抓着儿子的棉袄向上托,一手划着水。孩子越来越重,为了不让他呛水,她干脆用双手托起孩子。河水很深,她根本踩不到底,只是感觉自己不断地在下沉,但还是用尽全力把孩子向上托。

    下午2时40分左右,市民李军正沿着淦河边散步。忽然,他隐约看到前面大约50米处的水面上有个人在挣扎。“有人落水了!”李军一边跑,一边大声呼救。

    情况万分危急,伴着呼救声,4个青年跑了过来。最前面的两个,一边跑,一边甩掉身上的外套,蹬掉脚上的鞋子,猛地扎进水中。先跳进河水的青年奋力游向母亲身边,一把抓住她,用力往岸边拉。一个青年游过来,帮着托起水中的小孩。另外两位青年,一人跳下水,尽力拉住孩子;一人冲下堤来,一手拉起水中的同伴,一手与岸上的群众手挽手组成“人链”,将母子俩从水中往上拽。

    陈群说:“就在我力气已经使完的时候,有人接过了手上的孩子,我心头一轻,孩子有救了。”还来不及说声谢谢,救人的小伙子说:“阿姨,别管我们了,孩子要紧。”

    因为忙着照顾生病的孩子,陈群忘了问几个小伙子的名字就回去了,后来她才知道救人的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王洪、刘康、王力和咸宁学院国际学院大二学生吴超。

    说起那天的事,王洪、刘康、王力3人都觉得很普通,“没做什么大事情”。3人都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的大一新生,同一班级同一个寝室。救人回来后,3人既没有告诉同学、也没有告诉家人。最后还是细心的班长张强强发现了身边的“无名英雄”。

    原来,张强强看到3人前两天刚洗过衣服,他们当天又在洗衣服,就问:“哪有这么多衣服洗?”起初,他们不肯说,追问下,3人这才向班长说出了事情经过,并叮嘱不要外传。

    那天,3人在河边的公园坐着聊天。看到有人落水,王洪第一个跳下河去。他是贵州遵义人,从小在河边长大,水性很好。他说:“下水救人完全是一种本能反应,换了其他的人也应该这样。”

    刘康说,看到王洪跳水救人,自己就跟着下去了,“陈及时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救人是应该的。”

    紧跟着,同在公园游玩的吴超也跳下河去。不会游泳的王力留在岸上将他们拉起。

    4位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但他们不畏寒冷和危险,毫不犹豫地跳水救人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他们先后当选为2009“感动咸宁十大人物”,被共青团咸宁市委授予“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称号,被咸宁市授予“12·6”见义勇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陈及时的父亲陈崇香听说这件事后,特意从通山县赶到咸宁市区看望他们。他说,救人大学生们的行为让他觉得儿子的精神得到了延续。

    发生在身边的英雄事迹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引起很大反响。电子信息工程系的邹俊福说,有些同学也许会议论他们的荣誉来得太容易了,觉得他们很幸运。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在那一刻,他们跳下去了,就是不平凡的人。对大家来说,救人的机会不一定天天有,但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帮助他人。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金焱说,偶然的背后有必然,虽然救人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做出这种选择需要多年的锤炼。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叶振华介绍说,学校在全校召开表彰大会,掀起“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的讨论,在大学生中提倡:有了关爱他人、热爱他人的价值取向,人生的路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精彩。

    本报湖北咸宁1月18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