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真情做实事 一流服务为官兵
着眼适应二炮部队作战、训练任务的性质和特点,为部队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二炮总医院党委紧跟医院建设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为兵服务的质量。他们建立院士、专家定期到哨所送医送药制度,仅2009年11月,就有包括汪忠镐院士在内的15位知名专家先后赴17个边远单位进行巡诊。为条件艰苦的边远连队、哨所等建立上百万元的应急医疗基金,确保官兵们突患疾病时可随时就近到地方医院进行治疗。无偿为所有基地医院安装3G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信息系统,使一线官兵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知名专家诊疗服务。派出医疗队深入部队边远哨所、作业坑道、部队演习发射现场,为万余名官兵进行健康查体。每一个科室重点帮带一个哨所,还选派30多名临床骨干专家到边远医疗单位代职支援,给基层留下“不走的医疗服务队”。
海军总医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适应海军战略转型对提高海上卫勤保障能力的新要求,坚持把医疗服务向部队延伸、向训练场延伸、向未来战场延伸,进一步拓展卫勤保障平台,更好地满足了官兵的健康需求。
医院着眼海军部队履行新使命遂行新任务的特点,积极构建新的卫勤保障模式和体系,率先建起海空一体的远程医学中心,打造全方位全天候全球化医疗保障网络体系,实现了随时与任何海域的我海军舰艇编队的有效连接,做到了舰队所到之处都有优质高效的卫勤伴随保障。先后完成了海军编队环球航行、海军首批赴索马里亚丁湾护航、“和平方舟2009-健康万里海疆行”等多批次远程医疗卫勤保障任务,在海上成功进行远程会诊20余次,被誉为“流动国土”的“随影医院”。
按照新的卫勤训练和考核大纲,医院修订完善了训练教材,重新组建169人的医院船医疗队,进行了实战背景下的海上环境适应性训练和海战伤救护、伤员转运、海上手术等十多个课题演练,提高了应急卫勤保障能力。
北京军区总医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大力发扬“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精神,高举为兵服务旗帜,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条件改善,不断为官兵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优质服务,涌现出一批华益慰式的医护人员。
这个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行医56年,救治患者上万名,没有发生一起医疗差错,被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医院组织医护人员深入开展“典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怎么学、如何做”大讨论,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华益慰优质服务科室”“学习华益慰服务之星”等活动,引导大家学习华益慰精神、争做华益慰传人,实实在在地奉献部队、服务官兵。医院专门组织由十几位专家组成的“华益慰医疗队”,赴内蒙古阿拉善、呼伦贝尔军分区等边防一线巡诊,送医送药到基层、到哨所,平均每天奔波300多公里,不漏一个边防哨所,不减一个检查项目,不放过一个可疑病例,让边防官兵享受到一流专家的医疗服务。
武警总医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姓军为兵”方向不动摇,把最好的医疗技术送给战士,请最好的医疗专家为战士诊治,让最好的设备装备为战士服务,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不仅提高了为兵服务质量,也促进了综合卫勤保障能力的大幅度攀升。
打造一流的专家团队为兵诊治。在全国边远地区开通26个远程医学双向卫星站点,让院内权威专家为边远地区的患病官兵进行远程会诊;专门抽调最好的专家组成“博士医疗队”,定期深入边远部队巡诊送医送药。
运用一流的技术设备为兵服务。建成军人体检中心,明确规定核磁共振、螺旋CT等一大批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优先保证官兵治疗和检查,两年来为部队伤病员实施心脏介入等高难手术数百例。
树立一流的卫勤作风让兵满意。简化手续和流程,推出“无假日门诊”“午间门诊”“延时门诊”和“节假日专家门诊”,为前来看病住院的官兵提供简捷、便利的就诊条件,为官兵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