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加油,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共青团成都市委已组织一支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志愿者服务应急队,只要条件许可,即可在第一时间奔赴海地。”
一封封“请战”书,一声声美好的祝愿,寄托着曾经同样遭受地震灾害的四川人民和河北省唐山人民对海地群众深深的牵挂。
北京时间1月13日(海地当地时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给海地带来沉重灾难。数十万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伤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
去异国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强震再一次吹响了爱心援助的集结号。经受过实战考验和专业训练的四川省和河北省唐山市的志愿者,争先恐后表示已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奔赴海地参与救援。
“我们渴望奔赴海地救援第一线!”17日上午,一封“海地地震医疗救援请战书”从四川传递到卫生部。这封请愿书上,书写着四川省人民医院——救治汶川地震伤员最多的医院,全院职工渴望能够派遣医疗队,奔赴海地参与救援的心愿。
“感动了中国13亿人”的唐山13位农民,因为曾经参加过南方冰雪抢险、汶川抗震救灾,被称为“终身志愿者”,这几天也正在关注着远在万里之外的海地地震。13位农民中的宋志永说,这几天除了组织捐款,就是向相关部门询问政策,能否去海地救灾。目前来自四川等地的10多名志愿者已和他联系,希望组织一支志愿者救援队前往地震前线,向海地灾民献出一群普通中国人的绵薄之力。
张路友,上千唐山地震孤儿中的一员,唐山大地震时他只有9岁。“这几天,我一直在看电视新闻,心情很不好受,为那些地震遭难的人们和我国8名牺牲的维和警察流过泪。很多镜头看了心情真的很沉重,泪流不止。如果能让我去海地,我一定去,有一分力出一分力。”
用真情帮助海地重生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罹难,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义中,唐山重新站了起来。2008年5月12日,全世界的爱心都汇聚到了汶川,汶川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到全世界都是一家人。现在,相隔万里的汶川也站起来了。经受过大地震的四川人、唐山人怀着感恩的心,将这份人间挚爱传递出去,用真情帮助海地重获新生。
1月19日,唐山红十字会,一位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的刘姓市民,捐款3000元。他说,自己是地震的亲历者,亲身体验过地震带来的切肤之痛。海地虽然远在天涯,他可能一辈子也去不了这个地方,但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分国籍、种族、空间限制,3000元虽然不多,但希望对那些缺吃少药的海地灾民,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月15日,在汶川县城锅庄广场举行的以“同住地球村,献出爱心,祈福海地”为主题的募捐活动,吸引了当地男女老少的目光。居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广场,将自己那一份份爱心和真挚的祝福投进那一只红色募捐箱。
“许多捐赠者在捐款时都不留姓名,表示只为感恩。”四川省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副部长刘强说。截至18日17时,四川省红十字会已收到来自全省各地的社会捐赠25万多元,单笔最高28835元,最低50元。
愿万里之外的人民战胜灾难
几天来,在校园、在工厂、在网上,无数的四川人和唐山人在为海地人民祈祷,祝愿他们早日战胜灾难,获得重生。
百度“唐山吧”里,海地地震和我国8名维和警察牺牲的消息,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在一篇悼念海地地震遇难者的帖子中,网友“挚爱悠悠”写到:“沉痛悼念中国维和遇难人员。向海地地震所有遇难者默哀,向我国遇难的维和部队官兵致以崇高敬意,向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们祈福……”
海地地震也牵动着无数川内学子的心。震后,重新屹立而起的北川中学、八一聚源中学、都江堰市向峨小学的学生们,手捧蜡烛哀悼逝者、自发为海地灾民捐款。很多经济困难的受灾学生,甚至捐出了自己的奖学金。
“海地加油,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海地挺住!我们支持你!”此起彼伏的援助声在巴蜀、唐山大地回响。
据新华社成都1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