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见“被低碳”的代表和委员质疑
几又
北京海淀区今年“两会”很特别:海淀区给400多名人大代表和350多名政协委员人手发放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理由是,要开一次“低碳会议”。经证实,采购这批笔记本电脑共花费500多万元。有关部门解释说:发放电脑其实不只出于环保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探索网上履职;采购经过了预算审批,定点采购,符合相关程序;电脑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公职使用,不归个人所有,任期届满收回。(《成都商报》1月20日)
从普通公众角度来看,笔者仍感疑云重重:其一,仅就低碳环保会议来看,开一次会也用不了多少纸,难道一台笔记本电脑从无到有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还不及会议上的这几张纸吗?其二,电脑发给代表和委员后仅有使用权,美其名曰“产权”归公,依此理,只能在办理参政议政“公务”时才能使用,既如此,有何举措以避免这批电脑“私用”?其三,既然电脑发放了,参照汽车等工具使用惯例,是否意味着还当成立或委托一个专门的服务机构,以“全天候”地保障代表和委员的电脑的功能品质呢?
这样揣测想必算不得偏见,就社会现实来看,至少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电脑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代表和委员是无电脑一族,但就眼下的普遍工作环境而言,他们要实现网上履职、网络参政应该不是太难。虽然有关部门称此次发放笔记本电脑符合相关程序,但就500多万元的不菲开支来看,即便再编出更多看似堂皇的理由,也很难让人将此举同会议的简朴时风挂起钩来。
要说,上述疑问既非稀奇古怪,也非故意刁难,充其量只是站在常人角度的常情常理。既如此,寻常百姓能够想到的这些问题,且不说发放电脑的部门本应有所预料,作为参政议政重要力量、民意代表的人大代表和委员们,理当设身处地地思考这些问题。郁闷的是,无论从照片还是新闻报道的叙事中来看,代表和委员们对于这些价值不菲的电脑除了笑纳,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疑问和不快。
“被低碳”的代表和委员为何不见质疑?要知道,站在民众角度考虑问题,积极建言、直言、谏言,当是代表和委员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