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月2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刊
论衡

仰望星空的一代

时博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2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1月20日,上海市中心“申字型”立交的主动脉高架路蓝色装饰光带改建一新,装上了节能环保美观的LED新灯光。

    IC供图

    透过窗外飘舞的雪花,我们遥望盛夏。再过100天,上海世博会就要开幕了。世博会从来就是人类思想的盛大节日,它欢腾绚丽,激情飞扬。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容易让人遐想联翩:这个夏天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在7000万汹涌人流中,会不会正孕育着中国的爱迪生、中国的贝尔、中国的奥第斯?

    产生这样的遐想不无来由。到今年春天,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坐上世界第二把交椅。与庞大的GDP总值形成对比的是,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迟缓。根据2004年的有关研究报告,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居第24位。以这样的综合实力,我们只能勉强可称为一个制造大国,处在世界经济链条的低端,无论如何还不能被称为世界强国。

    这显然远不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终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举国上下热切的愿望,也已被党和国家确定为新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目标。

    历史总是如此相似。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让人联想到美国十九世纪最后40年。1860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居第4位,不到英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到1894年,也就是芝加哥世博会的第二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接近全球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美国腾飞的这四十年,正好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是“发明大王”爱迪生开启的。他发明了电的传输与运用,使电力成为新兴的主要能源。在伴随着美国腾飞的几十年里,爱迪生有1000多项发明,开辟了十多个新兴行业。以至于有史家称,爱迪生的作用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实际上,爱迪生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这才是美国强势崛起的真正动力!

    美国十九世纪后半叶科技创新的大爆发不是偶然的。至少在一个世纪前,美国就开始孕育创新浪潮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的专利法这样的法律制度,包括像门罗公园内爱迪生发明工厂这样的组织形式,也包括善待爱迪生的母亲、包容纳什的普林斯顿大学,以及只愿意在自己墓碑上写上“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人”、“《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却不愿意留下“美国总统”字眼的杰斐逊。包容、扶助和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理念,对美国经济腾飞居功至伟。

    应当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事业也得到空前重视,取得重大成就。高校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大学入学人数急剧增加,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这些年,中国优秀学子大量负笈海外,留学生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学业优良,以至于有美国人惊呼:美国理工科大学成绩前几名都被中国学生占据了!这要归功于中国的基础教育,高度应试化的教育培养了世界最优秀的考生。

    1979年6月,中美两国同时派出访问团到对方考察基础教育。两个考察团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美国。30多年过去了,两个考察团的预言都大大错了。到2004年,被中国考察团称为“病入膏肓”的美国教育制度培育出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量级的人才。

    目前,中国内地研发人员的总量仅次于美国,研发投入已居世界第六。但是,中国的原始创新数量却没有与之成正比。中国科技成果多复制少创造,中国科技人才多技师少大师。据报道,热门电影《阿凡达》的后台技术人员许多是中国人和印度人,而主创人员则是清一色的美国人。有评论说,中国有再多的理工科学生也创作不出《阿凡达》。

    许多有识之士都点中了此中命门:应试化、割裂化和去个性化的教育体制是罪魁。张开逊教授曾说,中国教育就是重复标准答案的考试机器。不是标准答案,分数就不够,就上不了大学,就不能顺利就业。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怎么会有创造性?杨福家院士则指出,中国高等院校专业越分越细,甚至上了高中就分文理科,这无异于把学生带进一个狭窄的“小胡同”。钱学森老先生更是反复批判过“唯分数论”,表达过对应试教育严重后果的担忧,一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让全社会振聋发聩。

    也许在这个夏天,在汇聚天下创新成果的上海世博会上,我们应该再次思考“钱学森之问”,对应试模式来一次彻底的反省,对行政化官僚化的教育体制来一次革新。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声呐喊出来:孩子抬起头来,仰望星空!

    如果参观世博会的孩子们几十年后成长为“仰望星空的一代”,如果他们中间能够涌现几个诺贝尔奖得主,几个世界级的大师,那么上海世博会就将和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一样伟大,它将作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而被载入史册。一切始于世博会。这个夏天注定不凡。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