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成大学生就业热土
据了解,江苏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有45.9万人,比2008年增加3万人,截至2009年12月31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72%。其中,到苏南就业的人数为19.25万人,到苏北就业的为9.03万人。而2008年到苏南就业的人数为19.8万人,到苏北就业的为6.6万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江苏成了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缩影,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呈阶梯式发展。
一直以来,经济发达的苏南是大学生就业最向往的地区,苏北等地区因为经济欠发达、工资水平低、软环境差而受到毕业生的冷落。
经济发达,所以人才聚集,人才聚集,所以经济更发达;经济落后,人才流失,人才流失,经济发展更缓慢。几十年来,在这种背景下,苏南苏北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这一切在悄悄发生变化。为了渡过难关,许多企业转移到了苏北,明基、富士康等纷纷在苏北建厂。
据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徐永泰介绍,在去年学院的招聘会上,很多毕业生扎堆涌向一向备受冷落的苏北企业,并达成就业意向。
唐华半年前曾与常州一家企业签约,后来他辞职去了连云港,不到半年,他已经成为单位里30多个工人的“领导”。尽管工资比原来低500元,唐华很看好现在这份工作,“公司很重视我,给了我很多锻炼机会。”唐华的发展引来很多同学的羡慕,他们发现苏北的发展空间也很大。
学制药专业的刘小平家在常州,却决定去苏北工作。他说:“整个江苏化工行业的重心正在由苏南向苏北转移,苏北经济目前不很发达,但我更看中苏北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徐永泰说,苏北的软硬环境都不断在变化,企业也有更多成长的空间,那里需要更多的人才。另外,学生的就业观念变得更加实际,有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从基层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