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月2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世博会:年轻人的成长舞台

本报记者 龚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2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微卷的头发,黑框眼镜,张昊东有那么一点像韩剧中走出来的男主角。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是上海世博局票务中心主管,负责境内代理商的联络和管理工作。

    张昊东很忙,采访约在食堂里进行,边吃边聊的同时,他还在不断接听电话。

    阿拉伯语专业出身的张昊东坦率地告诉记者,他毕业时有很多其他的职业选择,外资公司、国际旅行社,甚至还有机会驻外工作,待遇不菲,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世博局,“因为世博会是一件中国没有办过的事情,是一个全新的平台,这里没有按部就班的工作,绝对是个挑战。”

    世博局有一批张昊东这样的年轻人。记者了解到,截至1月中旬,世博局共有工作人员1641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923人,占工作人员总数的56.2%。在青年中,28周岁以下团员429人,占工作人员总数的26.1%。

    他们虽然年轻,却以优异的工作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5+2”和“白加黑”

    “海归”张人青的脸上略有点胡茬儿,那是他前一夜熬夜写报告的“证据”。身为园区志愿者部(见习生管理部)的高级主管,他主要负责志愿者岗位的需求设计和运营管理。

    白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工作报告只能在晚上写,张人青的作息很不规律:下班回家以后,先睡一觉,到半夜爬起来写东西,然后凌晨三四点再倒下睡,睡两小时后起床上班。部门的运营手册和管理办法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5+2”和“白加黑”在世博局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世博局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表:一忙起来,周一到周五加上双休日,白天加黑夜,基本无休。

    工作一忙,往往就会错过饭点。

    张昊东至今回忆起“巨无霸月饼”还忍不住乐。那是2009年中秋节前后,他和同事们每天都加班到半夜,经常顾不上吃晚饭。一天,有个朋友送来一个“巨无霸”月饼,大概有15公斤重,于是大家决定把月饼当晚饭吃,没想到足足吃了一个星期才把它“消灭”掉。吃到反胃的他们表示,今后两年中秋节坚决不吃月饼了。

    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他们也能安之若素。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地表温度40摄氏度以上,而在深达十几米、密不透风的地基坑里,温度更高。世博局工程部助理主管佘志鹏要进入深坑进行安全质量检验,身旁隆隆作响的机械还在不断产生高温。佘志鹏把工作证上的照片拿到记者眼前,那是2008年夏天拍的,照片里的佘志鹏皮肤黝黑,如果不仔细看,几乎辨不清五官的模样。

    艳阳高照时辛苦,刮风下雨时也不轻松。2008年台风“韦帕”袭击上海时,佘志鹏正值夜班,他穿着胶鞋,拿着手电,趟着深至膝盖的积水,检查排水设施是否在运转,建筑物是否受到雨水的影响。最危险的时候,黄浦江水倒灌进园区,除了使用强力排水机,佘志鹏和同事们还要拿着铁锹舀水,一直忙到凌晨两点水势退去。

    世博会见证年轻人的成长

    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世博局的年轻人们也收获了不少。

    城市最佳实践区部高级主管龚峥从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份策划稿,“这是2007年我们的第一份策划稿,现在80%的内容都已经实现了”。

    38岁的她自诩为参展方的“管家”,工作职责是为80个参展方提供“贴身服务”:下雨天给参展方工作人员送伞;马上送施工现场不小心受伤的工作人员就医;对于不熟悉网上办事规程的外国参展人员,龚峥还会手把手教他们。

    即使私下里和参展方感情很好,但谈判桌上难免有不同意见,“缩小分歧,扩大共识”是龚峥的工作原则,“我们要做好沟通的桥梁,更要做不同利益方的粘合剂。”

    谈判桌上的每一分钟,都需要龚峥在平日里做足功课。每次谈判,厚厚三大本的“参展规范”,还有布展手册等政策内容,龚峥都熟记在心。谈判中提到的任何一件事情,她都知道在哪一本书的第几页能找到相关政策。

    “这3年的工作,用光之前10年的经验都不够。”龚峥感慨,光去年一年,自己参与的技术磋商和谈判就达200多场。进入世博局工作后,她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大大增强,交到的朋友突破了传统的圈子,视野也大大拓展。这成为她人生最大的财富。

    世博局的工作对许多人而言都意味着最大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最大的锻炼。对此,张人青深有感触,他觉得自己在世博局工作期间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越来越务实。“志愿者精神有非常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在开展志愿者工作时却需要脚踏实地,眼观全局,要与许多部门通力合作,协调各方。”

    世博会见证了年轻人的成长,而他们也是世博会的见证人。

    佘志鹏指着远处依稀可见的世博工地说:“这里就像在建设一个新城,一切从无到有,看着这座新城在一点一点长高,令人感动。”

    来自江苏的务工人员毛晓东正在用自己的双手见证这座新城的成长。这名33岁的挖掘机驾驶员,已经在打浦路隧道项目建设工地工作了一年。1月19日上午,他和工友们第一次站上了世博轴,以中国馆为背景,留下了合影。他说,不久就要离开世博园区的工作岗位,但是这份经历将会留在照片上,也将永远留在他的心中。

    “不是我为世博作贡献,而是世博为我作贡献。”中国馆部副部长毛竹晨说,“因为我所尽的充其量只是一己之力,但世博会却为我展开了一个世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