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月25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职业教育

高尔夫球童别有一番天地

通讯员 邢文旭 本报记者 雷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25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2009年7月,徐崇峰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毕业后,怀揣一张高尔夫专业的专科毕业证书进城找工作时,还怀着几分忐忑。

    一年后,这个才23岁的小伙子已经是北京一家高尔夫球练习场的教练,每个月能拿到6000多元工资。

    徐崇峰的身后,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巨大产业——2016年,高尔夫运动将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目前,国家已开始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支持高尔夫运动。

    据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高尔夫球会近500家,球洞数合计约9500洞,参与运动人数超过百万,与高尔夫球运动相关的各类企业、机构、院校等约有1300余家。

    其中每年纳入赛事体系的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已经由2006年的30余起,发展到2009年的90余起,随着赛事活动的开展,相关的教练员、裁判员、经理人、草坪师、球童等专业人员的数量也在相应增加。

    湖北仙岛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股份有限公司高尔夫项目负责人袁华莹介绍,一家正常运营的高尔夫球场需要350名专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百名左右的球童,但国内现有400余家高尔夫球场的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在未来10年,中国将新建1000个左右高尔夫球场,专业人才的缺口约40万人。”

    2006年,徐崇峰与另外31名同学进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就读于高尔夫专业。在当时,整个华中地区,开办高尔夫专业的高校仅此一家。

    “高职开办专业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该校高尔夫专业负责人陈明表示,相对于其他行业,高尔夫行业可以算是朝阳产业,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目前,高尔夫专业在校生除2009级新生外,其余都已被北京、福州、佛山等地的高尔夫球俱乐部预订。”

    “高尔夫规则、高尔夫英语、高尔夫韩语、高尔夫概论、高尔夫草坪管理,这些课程都是高尔夫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据陈明介绍,目前,该校高尔夫专业一共有106名在校生,除了学习理论课程,他们还必须抽出时间到球场参与训练,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球技。

    “与本科专业不同,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院校的优势”,陈明介绍,学校现有的室内高尔夫练球场是高尔夫专业学生最常去的地方,除此之外,学校周边的众多高尔夫球会,也是学生去锻炼和实践的首选,“在毕业之前,每一名学生都有在专业球会实习实践的经历”。

    “高尔夫训练、服务、草坪管理方面都需要专业人员打理”,袁华莹说,会籍顾问、球场草坪技术员、球童主管、运营经理、高尔夫教练等职位都有技术要求,做球童都大有学问,“而除了专业知识,与人沟通的技巧在球场也格外重要”。

    除了较为可观的收入,良好的职业发展也是高尔夫行业所独具的魅力。

    “虽然在国外已经是‘球童终身化’,但在国内,大家还不安于一直在球童的领域工作。”陈明介绍,进入高尔夫领域,一般都是从球童开始,做好了球童就能逐渐向中层管理人员靠近。

    与在行业领域内发展相比,高尔夫从业人员面临的众多二次就业机会则显得更为诱人。同样毕业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吴奇兵曾经在海南一家高尔夫球会负责球场草坪维护工作。一次,当地一位富豪到球场打球,了解到吴奇兵出色的工作业绩后,当即高薪将吴奇兵挖走,专门让他负责私人草坪的管理工作。

    袁华莹介绍,能够出入高尔夫球场的,多半是某些行业的成功人士,“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进入其他行业的学习机会也非常多。”

    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目前开设的高尔夫专业甚至还细分为三个培养方向:高尔夫营销与管理、高尔夫运动与训练、高尔夫建造与草坪管理等,“因为是高职院校,所以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还是定位在服务领域”,陈明表示,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高校的专业建设也将进一步完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