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鱼亦授渔 筹款买鱼网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启动实施,团重庆市委书记王志杰针对该项工作提出了调研学习、沟通对接、项目试点、方式创新、资源整合、流程细化、任务落实等7个方面的工作措施,为青年农民工“订单式”培训取得实效做出了创新探索。
“重庆出台《关于实施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的通知》后,团组织积极与家用电器维修协会、餐饮商会等行业协会及众多用人企业、服务相关接收单位进行了广泛沟通,为参加培训的青年农民工在培训结束后能顺利实现就业畅通了渠道。”据了解,重庆在实施“订单式”培训项目过程中,一开始就强调因地制宜,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农民工的愿望量体裁衣打造培训项目,增强该项工作的效果。
在重庆市重要的能源基地——万盛区,煤炭资源丰富,与煤炭产业关联的工种多,团组织便把进城务工青年“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与区情结合起来,对进城务工青年进行集中的煤炭行业培训。
该项培训契合了企业的需求和进城务工青年对就业前景的期待,刚一推出就受到热烈追捧。2009年,该区共开设采掘工、巷道掘砌工等各类技能培训班62个。在劳动部门开办的各类技能培训班中,经由团组织推荐的青年达40.9%,特别是在一些中高级技能培训班中,团组织推荐的青年学员达到60%。
在北碚区,重庆红帆鞋业有限公司公开招聘280名员工。接到这一“订单”之后,团组织联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现场招聘会,对有意向的青年农民工进行现场登记,随后对登记注册者组织培训、考核,成绩优异者再进行面试择优录取,共有20余名青年农民工被录用。
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张果介绍,重庆将进城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在开展的岗前培训工作相结合,按照“岗前培训”的相关政策执行资金补贴,解决了培训费用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进城务工青年的再就业问题,要授鱼,更要授渔,同时,要千方百计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支持,要让他们有钱买鱼网,”王志杰说,进城务工青年的培训就业工作,如果只是停留在培训这一个环节,就有可能只治标而不治本,“仅按照用人单位提供的用工需要制订青年农民工的培训计划是不够的,必须拓宽思路,想方设法为青年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渠道。”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重庆市各级团组织纷纷探索出破题之路。
团北碚区委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北碚支行联系并签订合作备忘录,约定每年至少为10名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青年办理创业小额贷款,通过镇(街)团委推荐、团区委把关、银行审核的程序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
该区还协调重庆广怀集团筹集资金50万元,设立重庆广怀青年创业扶持中心,向区内创业青年发放无息借款。并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辅导支持,保证青年农民工有钱创业,有能力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