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月2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阅读周刊

我的美学操练

叶廷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2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不知在娘胎里中了什么邪,着了什么魔,我平生对于美的对象始终是贪婪的。每次登什么山,攀什么岭,尽管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依然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就是为了接受那一瞬间奇峰异石的视觉冲击。尽管为了难忘的景致用去了许多胶卷,回来后还总要磨一磨自己的笔,总想从笔尖下发现点什么。这显然是我的职业的精灵所使然——它跟美学的关系太密切,这注定了游山玩水不再是我的度假消闲,而是我的美学操练。

    比起自然美,艺术美可以说是个更大的王国,因而更是一个让我难以自拔的魔圈。视觉的、听觉的、感觉的、想象的……无不牵连着我的灵犀。无论它们化身为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还是美术、建筑、摄影,虽面貌各不相同,却彼此性情那么相近,仿佛是同一个大家族里的兄弟姐妹,其共同的“血缘”—美学—维系着彼此之间的融洽关系。只要熟悉了其中的一个成员,就取得了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亲缘性。无怪乎大凡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往往是某门甚至几门相邻艺术的行家。

    改革开放初我较早地突入外国现代文学“禁区”,对“西方颓废派鼻祖”卡夫卡作了基本肯定的评价。这一行动的勇气源于我当时的一个发现,即现代信息将我的视线引向19世纪80年代这一重要时段。在这里我看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诗人们于1886年打响了向现代主义进军的发令枪;看到了以法国塞尚、凡·高、高更等“后印象派”的同仁们于1886年举办画展,开始了美术中的现代主义运动的起步;看到此前两年,即1884年,建筑界的艺术家们在布鲁塞尔举行了“新艺术运动”,标志着建筑界的现代主义也开始了起跑;比这晚三年,即1887年,以安托万为代表的法国“自由剧场”诞生,从而敲响了欧洲戏剧朝现代主义方向革新的开台锣鼓——这些事件不谋而合,标志着欧洲人的审美意识在19世纪80年代发生了瀑布式的跨越。

    取得“现代”立场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不然,我就进入不了现代语境。19世纪以前的那套理论和语言对“现代派”进行一味的批判,实际上反而失去对20世纪文艺的真正发言权。君不见,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艺术理论依然人云亦云地重复着1936年高尔基提出的那个论断,即创作方法有两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然而这两个“主义”涵盖不了20世纪的文艺新现象。有人辩解说: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浅层次看,二者都是重主观、重想象的;深层次看,却有本质的不同——浪漫主义的想象并不破坏客体,现代主义的想象是要破坏客体的,其呈现的是幻象和荒诞。这是存在哲学、生命哲学和现代心理学广泛进入文学和艺术的结果。我们必须承认并肯定这一重大变化和发展。否则,用浪漫主义来解释《尤利西斯》、《城堡》、《扯碎的时间》、《春之祭》是行不通的。

    在各艺术门类间经常“客串”的结果,发现文学和各门艺术在现代意义上精神是相通的,也训练了我的审美思维。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显得重要。因为“文革”以前的外国文学研究主要是历史背景和内容交代,审美分析的比重很小。“文革”后人们普遍要求改变这种偏向,而我在这方面多少具备一定优势。特别是当时的形势仍处于乍寒还暖的时候,讲“颓废派”还是有阻力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