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月2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高校招聘7000名科研助理 仅落实4000人上岗

新岗位呼唤新机制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2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本报北京1月27日电(记者原春琳)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谢焕忠今天在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从去年出台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的政策以来,到2009年年底,全国高校共发布招聘岗位7000多个,已经落实岗位4017个,其中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毕业生分别占18%、41%、37%和4%。应届毕业生占83%,往届毕业生占17%。

    谢焕忠说,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高校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更为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支以合同制管理为基本模式的专职科研队伍,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在过去一年里,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谢焕忠表示,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聘用科研助理的经费来源问题。他解释说,从整体上讲,在现行的制度里,科研项目经费结构比例中更多的是仪器设备,能够用在人头上的经费很少,而在发达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结构中,大量的经费放在用人上。

    从去年开始,教育部与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多方协调、调研,在形成的文件里强调,按项目的需要可以提出用在人头上的经费比例。谢焕忠说,从整体上看,由于历史沿袭下来的做法,高校在申请项目的时候,项目负责人的头脑里形成了传统概念,即用在人身上的钱不能太多,否则项目申请可能会有障碍。同时,在项目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也有一种潜在意识,就是项目经费不能过多地用在人身上,否则这个项目就很难通过。

    针对这种状况,教育部目前还在积极协调中。谢焕忠介绍说,根据教育部的调研结果,高校项目负责人在申请项目时特别希望能有一个明确经费调整比例的指导性意见,这样心里更踏实。

    此外,毕业生作为科研助理被吸纳了以后,人事与保障制度有的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有些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这些毕业生就业后,人事档案往哪儿存?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发文,但是这些政策要在地方得到真正落实,还需要一个宣传的过程,包括这些毕业生就业以后对他们的评价,还需要有新的评价制度。

    谢焕忠说,高校在落实政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是高校人事制度的配套性改革尚需不断完善。科研助理岗位是一种新的岗位,目前多数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还不能适应建立专职科研队伍的需要,有些学校已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总体上还不配套。

    二是部分项目组对聘用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的工作还有一些顾虑。作为一项新政策,项目负责人对政策理解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对政策的连续性、毕业生期满后的出路以及毕业生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顾虑。此外,这些项目组对五部委文件中可根据聘用经费需求调整项目经费预算的规定还存在一些疑虑。

    三是部分应聘毕业生的状况与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多数科研助理岗位对应聘人员毕业院校的水平、学历等要求比较高,符合要求的多为部属高校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但这部分人的就业率很高,而且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他们对科研助理岗位的认可度也不够;本科生和非部属高校毕业生的层次、水平一时难以满足多数课题组的要求。另外,就业率相对较低的学校利用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往往也不足。

    谢焕忠表示,教育部将着手研究通过“211工程”、“985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各类计划,支持高校科研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引导高校制定相关政策,为吸纳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政策措施、经费投入支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