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距国际旅游岛还有多远
1月12日,海南三亚市,水居巷旧港静静停靠着上百艘渔船,而岸上林立的是新建的星级酒店和高档住宅。张茂摄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自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关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也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近日,由中国青年报联合中青在线、腾讯网发起一次民意调查,通过在线网友共同参与,引出了公众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最关心的问题。
在参与调查的2000余名网友中,有88.06%的人表示未来计划去海南岛旅游,与此同时,在去过海南岛旅游的受调查者中,将近一半的人(49.25%)对海南之行并不满意。
硬件不过关 “软件”亟待提高
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阻碍海南岛建成国际旅游岛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宰客、欺客现象严重,服务态度不好(占27.93%),当地相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占21.77%)和硬件设施跟不上(占16.91%)。
26日刚离开海南岛的卢竹告诉记者,与1995年第一次去三亚相比,城市变化很大,“人口越来越多,民风也越来越不淳朴。很多做生意的都是岛外人。”他对记者说,“三亚春园海鲜市场皮皮虾50块钱一斤,扇贝也要15块一斤,比北京的贵很多。海南和泰国相比,泰国的民风实在是淳朴,而且那边人素质也高。你一下飞机,那里的人可以直接用英语跟你交流。而海南现在还不行。”卢竹说。
“跟想象中的差距比较大,无论到哪里都是脏脏的。”兰州大学的陈璐在2007年高考结束后曾去海南岛旅游,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南风景挺好,但是治安挺差,基础设施不好。”她告诉记者,“记得我们坐长途大巴从三亚回海口的时候,导游把我们拉到一个集贸市场让我们去买东西。那里的厕所实在是‘恐怖’,就是传说中的‘土厕’,不但排长队,还要收钱。”
陈璐告诉记者,去海南旅游时她就看到过同团人“被坑”的事。“到三亚的黎族园玩的时候,有一个项目是由当地人扮演的‘新娘’拉男游客一起来完成结婚的礼仪,被‘拉入洞房’后,游客就会被讹钱。”陈璐说,“我们团有个男生就被拉进去了,后来他隔着房门向他妈要了50元钱,才被放出来。”
外地人担忧 当地人期待
近六成(54.58%)被调查者认为海南岛要建成国际旅游岛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但仍有36.37%的人对海南建立国际旅游岛持乐观的态度,表示十分期待。
调查显示,当地原生态环境和民俗风情是否能被很好保护,及对今后去海南旅游成本的担忧是人们对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主要关心的问题。对于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人们最不希望遇到的还是欺客宰客现象(占23.66%),不希望自然环境被破坏和物价高涨分居第二、第三位。
“会不会像迪拜一样,经过国际性的包装,制造噱头来吸引眼球,从而发展起来,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吧。”刘晓程是兰州大学的老师,他认为,海南当地的自然资源等先天条件很好,但还需要国际性的投入,要能提供国际化的服务,还要有国际性的人才。
不过,与外地人不同,海南本地人对建国际旅游岛有一份期待。家住三亚的陈佳佳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她打算毕业后回三亚工作。她说:“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之后,比外面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更多,像导游、翻译、做生意之类的应该都不错。”在交通方面,海南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已经在建轻轨,听说开通后,从三亚到海口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了。以前坐汽车或者长途大巴要五六个小时呢。”
“其实从2002年开始,政府就一直在抓欺客宰客现象,关了很多不合格的店,最近几年游客的购物环境已经好很多了。”陈铁林操着一口浓重的客家话说。陈铁林今年46岁,20多年前从广东搬到海南后,在三亚跃进路开了一家工艺品店。以前生意也不是很好,到2000年销售量才逐渐变大。据陈铁林说,当地政府的工商部门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就曾挨家挨户地通知,“让我们不能搞黑手呀,不能欺客宰客呀。其实我们这边的卫生状况,市容市貌已经有很大的改观了”。
“很有信心呀!”在问到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想法时,陈铁林激动地说,“以后应该会更好吧,这里的人气肯定会更旺。”为了应对未来日益增多的外国游客,他还表示以后会去网上学习些英语。
向“外”学习从“内”抓起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人们最关心的是旅游开发是否会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占38.21%),其次是旅游成本是否会增加(占35.64%)。在对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的事情上,更多人(占48.11%)希望海南“国际化”之后,依然拥有碧水蓝天白沙绿岛的热带风情,同时有20.34%的人希望今后海南当地依然保持国内大众能接受的旅游产品消费价格。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人担心海南在建成国际旅游岛之后,会不会成为一个外国人旅游的天堂,而忽略国内消费能力一般的群体,变成一个专供有钱人旅游的胜地?希望以后普通老百姓还能去得起海南旅游。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旅游业一直是海南岛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得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入正轨。在海南岛向外学习,“国际化”的同时,更多人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应该从“内”抓起。
2007年曾去海南岛旅游的朱铁林对此表示,海南岛要建成国际旅游岛,首先要提高海南当地人的文化素养。“国际旅游岛不是仅仅看风景,还需要接触当地的民俗和文化。当地人一定要改变,要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还有他们的观念。”
为打造国际旅游岛,海南省正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整改,如积极改善交通及卫生、治安等情况,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欺客宰客现象的打击等。
部分网友留言
1.希望海南岛的建设不负众望,到时也不用去普吉和夏威夷什么的了,直接在咱家就能享受到一样的阳光海滩,一样的热带风光,一样的优质服务,一样的免税国际名牌,而且还不用办繁杂的手续。
2.我是海南人,在国外打工,一个月收入一万多。出国就是为了能回家买房,但是我挣到的钱永远都赶不上房价的飙升。海南很多本地人像我一样,被高房价慢慢赶出自己的家园到外面流浪。
3.人与建筑应和谐融入大自然的美景中,自然美景是主要的,人与建筑是辅助的,不要让建筑破坏了大自然的美景,那样海南岛就不是天堂岛了,也不值得人们向往了。
4.海南本身就是一个收入和消费不协调的城市,酒店服务员的工资每月才六七百元,1500元左右的工资在海南大多数企业员工中很普遍,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海南房地产价格成为天价,让海南人民和将青春奉献在海南的外来打工者不敢奢望,收入低,消费比上海等城市还高,人们生活在一个变态的环境中。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是造福当地百姓,还是打造富人天堂?如何解决当地居民和打工者收入低消费高的问题?
5.我是在那儿长大的,对海南环境比较担心。希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同时,不会对岛上生态环境和海洋造成潜在的危害。希望海南岛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的同时,不与腐败结伴而行。
6.政府应为全员素质的提高作出规划并有所投入,让市民懂得什么不可为、什么可为、什么该为,让人的进步与城市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摘自腾讯网、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