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棣栭〉|鏂伴椈|鏁欒偛|鎷涚敓|鑱屽満|鍒涗笟|鐣欏|鏍″獟|鏃呮父|鏁扮爜|姹借溅|鐢熸椿|鍋ュ悍|鍥句功|娉曟不|鍗氬|璁哄潧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月29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周刊

三大救灾战役考验中国军队应急反应能力

梁永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1-29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进入2010年,中国军队接连迎来3场重大灾害救援行动的考验:新疆北部的暴风雪灾害、渤海黄海的冰灾以及海地大地震灾后救援。这三个救灾战场,有的事关民族宗教问题,有的影响国家经济建设,有的涉及政治外交大局。对中国军队来说,在3个方向同时展开救援,无疑是对自身应急反应能力的巨大挑战。

    海地国际救援行动:军队就是国家名片

    海地地震发生后,很多国家都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了救援力量,而各国军方的救援力量占了其中相当大的比例。

    我国军队是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投入海地地震救援的。虽然投入的兵力不多,但表现不俗。

    以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和武警总医院为主力组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最早飞抵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之一。

    中国政府组建的第二支医疗防疫救援队主要来自南京军区总医院和解放军302医院,也是我军的应急救援力量。

    另外,中国政府向海地捐赠的大批救灾物资中,有相当部分是由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在短短40个小时内紧急筹措完毕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不足。如果仅仅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中国军队还有余力完成更多的工作。中国空军已经有能力像美国、加拿大空军一样走出国门,出动大型军用运输机向海地紧急输送救灾人员和物资,同时撤回侨民。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涉及政治、外交等多重复杂因素,实施难度较大。

    在这场全球瞩目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队,无疑是相关国家的代表队。参与救援的中国军人,其形象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新疆斗雪、渤海抗冰:凸显国防力量建设短板

    几十年不遇的特大寒潮,引发了新疆北部和渤海、黄海等地数十年不遇的严重冰雪灾害。危难时刻,人民军队又一次挺身而出。

    新疆的雪灾进一步证明,加强空中力量建设,尤其是以直升机为代表的陆军航空兵建设,对于提高军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具有空前重要的意义。无论在阿勒泰还是在伊犁,地面积雪厚度普遍在1米以上,部分雪崩路段积雪深度超过10米。当地面交通全面瘫痪时,只有新疆军区某陆航旅的两架米-171直升机能为受困群众带来生的希望,为受困地区送去急需的给养物资和医疗人员。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我军陆航兵力仍显单薄。米-171直升机作为我军陆军航空兵现役主力机型之一,面对西北高寒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其自身航程有限、动力储备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弱点又显得尤其突出。驾机翱翔在茫茫雪原上空的陆航飞行员,是在以过人的意志、技术和忠诚,克服装备的性能短板,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一次次抢险救援任务。

    在另一处救灾战场——渤海、黄海的浮冰区里,辗转前行的中国海军“海冰721号”破冰船同样肩负重任。冰情最严重时,沿海的渔业、养殖业乃至秦皇岛等港口的电煤航运都受到极大影响,确保海上航运大动脉的畅通,是人民海军当仁不让的责任。

    1月27日,“海冰721号”成功营救“文峰6号”货船。我们在欣喜之余必须看到,“海冰721号”只是一艘排水量3000吨的小型破冰船,其破冰能力和自持能力都是有限的,期望它单船出海就能全面消除极端天气的影响,并不现实。

    长期以来,我国在高纬度寒带海区的科研生产活动比较少,没有俄罗斯那样排水量上万吨的核动力破冰船,相关技术也落后于美国、加拿大以及很多北欧国家。我国目前唯一的破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也是从乌克兰进口的。

    今年的黄渤海冰灾提醒我们:无论是为了应对极端海洋气象变化,还是为了拓展对南、北极海域的开发利用,加强海军装备建设都十分必要。

    3场战役同时打响:解放军面临全新考验

    从“软件”层面观察,新年伊始的一系列救灾行动是对中国军队统筹协调能力和官兵训练水平的直接考验。

    完成一项大型紧急救援任务,其组织和指挥的复杂性并不亚于打一场战役。能否合理调配、科学投送兵力、物力,直接体现指挥员的战术素养,也决定着救援行动能否有序、高效地进行。3场救援战役,任务性质不同,头绪繁多,更是对军队高层指挥协调能力的检验。

    在新疆雪灾救援行动中,茫茫雪海气流复杂多变,能见度、对比度都比较差,飞行员全凭目测完成飞行和搜索任务,难度极大。因此,直升机驾驶员的技术能力和心理素质至关重要。

    在黄渤海破冰行动中,海军破冰船要完成开辟航道、紧急救援、冰情调查三项任务,舰艇指挥员的临机判断、处置能力至关重要。

    在海地救援行动中,每一名搜救和医疗队员,都在代表中国的形象投入国际人道主义事业,每位官兵的综合能力素质也都在接受考验。

    从“硬件”层面观察,这一系列救灾行动又是对我军装备建设的综合考验。

    近年来,中国军队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上仍属于“人力密集型”军队,尚未真正达到“科技密集型”军队的水准。

    2007年,美国新奥尔良遭飓风袭击,美军在7天内调集了370架直升机、93架大型运输机以及包括航母在内的21艘舰艇投入救灾。

    我军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装备和技术实力。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军队在境内外多个方向、多个战场同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中国军队必须做好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状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