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2月2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生村官·经济生活
从六十年前的“记工识字班”到如今的“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

高家柳沟村官有了新传人

通讯员 彭圣学 陈德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2-2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2月22日,晚饭过后,山东省莒南县涝坡镇高家柳沟村村民沈德超和往常一样来到该村团支部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在这里,村民们既可以到青年书屋翻阅科技书籍,又可以到电教中心上网查阅相关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还可以到实训基地进行实地操作训练……沈德超就是利用在中心学到的养殖技术办起了一家养猪场,仅此一项年收入达五六万元。如今,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已成为高家柳沟及周边村庄的村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学知识、学科技的理想去处。

    “从我们中心走出了不少班组长、会计,甚至经理、总监,还有人自己创业当上了老板。创办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是新时期对‘记工识字班’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提起它的发展历程还要从50多年前说起。”谈起创办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的初衷,高家柳沟村团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葛堂雷说。

    难忘的“记工识字班”

    “上世纪50年代,俺们村建起了合作社,但因村里识字的人少,找不出记账员,给办社带来极大困难,我们就组织办起了记工识字班……”“记工识字班”的发起人之一,现年77岁的老人严汝美对当年的情景依然记忆深刻。

    1954年,莒南县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创办了记工识字班,带领全村人学文化,解决了当时农业合作社文化匮乏和记账困难的问题。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对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创办记工识字班作出了批示:“……山东莒南县高家柳沟的青年团支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普遍地仿办……”批示在全国农村掀起了“人人下地带本书,户户传来读书声”的学习文化高潮。高家柳沟村团支部成为全国共青团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国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教育的典范,相继办起了12个青壮年学习班、6个妇女学习班。到1971年,高家柳沟村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截至目前,该村先后有300多名农家子弟考取了各类大中专院校,走出山村到全国各地求学深造、工作创业,形成了高家柳沟村特有的“学子村现象”。

    改革开放后,为解决青年团员缺乏致富信息和技术的实际,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办起了种植、养殖、林果、农机等学习班,全力向科技进军,由扫文盲转向了扫科盲。1988年,成立了“柳青实业开发服务部”,建起柳青书社、柳青理发、植物门诊等服务性实体,带领青年团员投入到商品经济大潮。

    当年的团支部委员王彦法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团办实体的创建给王彦法的观念带来了很大冲击,在参与管理和运作的过程中,他积累了不少经验。1993年,村团支部鼓励青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王彦法带着两名团员,在沿街租来的两间房里搞起了花生加工业务。凭着干共青团工作时磨炼出的那股吃苦耐劳劲儿,王彦法愣是将小作坊发展成为占地150亩、固定资产3000万元、年加工花生米2万吨、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的现代化企业。

    “柳青实业开发服务部就是高家柳沟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的起步。”时任村团支部书记、现任高家柳沟村党支部书记沈德喜说,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高家柳沟村团支部相继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青年实训基地。到2008年,高家柳沟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已具雏形。

    村里来了个新支书

    2008年8月,毕业于聊城大学的葛堂雷经过公开选聘,成为山东省首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任莒南县涝坡镇高家柳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任村团支部书记。

    “先当村民再当村官,从小事做起。”收电费,做经济普查员,到村毛主席批示纪念馆当讲解员,帮助养蚕户采桑叶,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去镇派出所办手续……葛堂雷的朴实工作很快让村民们熟悉了他,这也让刚到农村工作的葛堂雷有了信心和决习。这个年轻人风风火火地跑动起来。

    “怎样才能更好地为青年团员学习、创业、发展服务,解决新时期农村青年信息量少、技术水平低、创业难、发展慢的问题?”爱动脑筋的葛堂雷没少琢磨。“抓什么不如先抓住人心。”年轻人爱玩,葛堂雷就领着村里的年轻人上网,看电影,找信息,找赚钱的门道。一起打篮球、打乒乓球,开联欢晚会,在热热闹闹的玩中年轻人的心贴近了。年轻人都有干事的热情,但困难也不少,缺钱就是一个大问题。葛堂雷经过认真走访筛选,通过科技致富帮扶工程贴息贷款解决了部分团员想创业没有资金的难题。

    在一次村委办公室召开的两委会议上,经过实地考察调研,葛堂雷提出了将“四山前”生态观光区开发为重点,以毛主席批示纪念馆为突破口,做好、做强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相结合。经村两委讨论后,葛堂雷的建议顺利通过。他利用村里的网站充分做好宣传和服务,和村书记几进县城,跑项目、要投资。如今,“四山前”开发项目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建有水库塘坝2座,1500米进山道路一条。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共栽绿化树木30000多棵,绿化苗木12000多棵,栽种板栗6000多棵,山楂树4000多棵。

    为使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有舞台,临沂市委组织部实施了科技致富帮扶农户工程。经过认真走访调研,葛堂雷选择了10名农户作为帮扶对象,他结合农户自身优势帮他们选定了项目,同时帮他们贷到了总额25万元的帮扶农户贴息贷款。自科技致富帮扶工程实施以来,葛堂雷没少往帮扶的农户家跑,帮他们搞防疫、清猪圈,送信息、送技术。至今,葛堂雷所帮扶的10名农户项目运转良好,户均增收9000余元。

    2009年春,高家柳沟团支部整合各种资源,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村级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办起了青年书屋、电教中心、实训基地等,通过开放式管理、互助式服务、菜单式学习等方式,为广大青年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引领他们发家致富。

    2009年10月,葛堂雷参加了临沂市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中公开考选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的考试。通过笔试、面试,他以综合成绩第一的名次进入了组织考察。经过考察和公示,葛堂雷当选涝坡镇高家柳沟村党支部副书记。

    老精神创新品牌

    “高家柳沟团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创办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是在认真总结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创造经验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新的举措,赋予高家柳沟团支部这一品牌新的时代内涵,它必将使老典型焕发新光彩,在推动农村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莒南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凯说。

    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成立后,村团支部以此为平台带领高家柳沟及周边村庄青年走上了一条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创业、以创业促发展的路子,掀起了青年“创业兴业”的热潮。

    “我能够有今天的事业,离不开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的培养。”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现在经营一家花生加工厂的严范伟说。创业伊始,和其他农村青年一样,严范伟也苦于找不到致富门路。后来,在团支部的帮助下,他来到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的实训基地——丰盛食品有限公司学习培训。凭着自己的刻苦勤奋,在很短的时间内严范伟就当上车间主任,积累了很多企业管理经验。在公司得到充分锻炼后,他投资30多万元自主创业建起了自己的花生加工厂,年收入达20多万元。

    办实训基地是高家柳沟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的一大特色。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在做好理论知识培训、实用技术推广的同时,安排青年到附近的花生加工厂、石刻厂、机械厂等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操作,边学边干,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青年掌握专项实用技能。丰盛食品有限公司就是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的实训基地、学员就业的重点企业之一。如今,从该企业走出的像严范伟这样自主创业的青年已达20多人,先后建起了10多家花生加工厂。仅此一项,该村年出口创汇达到2500万美元,成为全县花生加工出口的龙头。

    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对180多人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80多人获得了绿色证书,高家柳沟村95%的青年都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今后,我们将传承‘记工识字班’精神,进一步完善青年学习创业发展中心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使之成为服务农村青年、引导农村青年、凝聚农村青年的‘青年之家’,努力打造农村共青团新的‘品牌工程’。”谈到今后的发展,高家柳沟村团支部书记葛堂雷满怀信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