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3月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两会特刊
掏空两代人的积蓄和收入,严重降低生活水平,对其他消费产生强烈挤出效应——

高房价,最受伤的是中产者

农工党中央建言:进行二次房改,建立贫民有保障、中产买得起、富人有选择的住房体系
本报记者 刘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0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谁对房价最敏感?是中等收入家庭,套用西方的说法,是中产阶级!买房,富人不必说了,贫民恐怕也不去想,最想的应该是中产阶级,因为他们毕竟有点钱。但这几年,中产者工资没怎么涨,房价却像坐上了火箭,噌噌地飞!”今年32岁的胡先生,是北京一家通信业国企的管理人员,家住北京市丰台区。

    2009年春节,他们小两口向双方父母借钱,并向银行贷款,在海淀区大钟寺附近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花了170万元。没想到,2010年春节前,这里的房价每平方米已涨到3万元了。胡先生感叹:“去年还在担心房子会不会买贵了,今年一看,都后怕,当时不出手,照这势头下去,这辈子恐怕就买不起房了,当时该买没买的人,可就惨了……”

    拿白领的工资,过蓝领的日子,赚的钱全部“交给”了房子;买了房子后,不敢旅游、不逛商场,不参加同学聚会,这是许多青年白领买房后的生活写照。房地产业“一枝独秀”,中产者无钱或不敢消费,对正在鼓励人们消费的中国经济有多大好处?

    据记者了解,广大青年特别是白领青年关注的这些问题,也是这次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高房价和公共住房缺位掏空了中等收入家庭上代人的积蓄和这代人未来的收入,严重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对其他消费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他认为,控制地价、控制税费、控制利润以发展公共住房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

    陈宗兴说:“2009年以来地价和房价再次非理性上涨更加证明,现行的商品住房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全国人民要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呼声再次高涨。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首先把挤占居民即期甚至远期消费能力的过高房价调低到合理区间。”

    据了解,农工党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报送《关于加快住房保障立法完善住房制度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国务院成立“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二次房改,提出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和“四定两竞公共住房改革”的具体方案。

    农工党参政议政部部长隋路向本报记者介绍,一个好的住房制度,必须同时满足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即全体国民的住房需求。国家《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出台后,保障性住房制度正在逐步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条件。目前的问题是,商品住房制度满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却无法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他介绍说,农工党中央经过一年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深入调研,建议国家尽快进行二次房改,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即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制度。

    据记者了解,这种公共住房是以“四定”,即“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利润率”,“两竞”,即竞房价、竞建设方案,综合打分高者得中标的方式,招标供地建设的准市场化平价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所谓“三三制住房制度”,概括起来就是“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与”,改革目标是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买得起,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良性发展的住房供应体系。

    建议提出,二次房改后形成的住房制度基本框架是:保障性住房以政府划拨方式供地,由国有独资住房投资有限公司、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共同参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公共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四定两竞”招标,由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共同参与,向中等收入家庭提供平价住房。商品住房仍然以“招拍挂”方式供地,由建筑开发商开发建设,户型面积和房价由开发商自主确定,满足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四定两竞公共住房改革简便易行,改革成本低,兴利除弊,各方共赢。”陈宗兴对记者说,该改革使建房成本公开透明,也将成为防止房地产腐败的利器。我们建议着手挑选试点城市进行试验。该改革不需要政府增加投入,不减少正常的土地财政收入,也不会给商品住房市场带来太大冲击。开发商给富人盖房子还会有高于公共住房的利润,政府也会增加财政收入。短期看会带动高房价合理下行,但也封杀房价非理性下跌的空间,形成3种住房制度相互制衡机制,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