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3月9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爱国主义最应宽容的“小爱”是爱家

马静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09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感谢你爹你妈没问题,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在参加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分组讨论时说,“小孩儿有些心里话没有表述出来”,运动员获奖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他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中新网3月8日)

    短道速滑冠军周洋在这次冬奥会上说了句大实话,感动了无数网友,却感动不了于副局长。于副局长一句“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可能将周洋的言论“上纲上线”了。可在笔者看来,“感谢爹妈”是一个“孝”和“爱家”的问题,“感谢国家”则是一个“忠”和“爱国”的问题。爱家与爱国本身应该是一体,为什么要偏重爱国而轻视爱家?如果一个人不爱家、只爱国,其爱国之论恐怕也只是妄谈。

    爱国当然伟大,可爱国主义最应宽容的“小爱”就是“爱家”。中国的儒家文化,一直倡导爱家尽孝,汉代“举孝廉”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范例。当时规定每20万户中每年推举孝廉1人,除博学多才外,更需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最后由朝廷任命官职。“孝廉”已作为汉代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否则就不能为官。可以说,“举孝廉”将对家庭的“孝”和对国家的“忠”统一得再完美不过了。它也在告诉今人,孝敬父母,是做官的基本条件;公众只有认同周洋感谢爹妈的正确性,才能认为她的爱国是肺腑之言。

    为什么要剥夺一个人将孝敬和感谢父母置于首位的权利?“首先要感谢国家”论调,是否与我们长时间宣传的“顾大家舍小家”的道德洁癖有关?以前经常看到些“几过家门而不入”、“家有重病老母而不看”的新闻案例,尽管形象高大却不可亲。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管的人,又怎能真正爱国?

    周洋的大实话背后有着辛酸的家庭背景。周洋在去温哥华之前每月只有500元工资,父母的生活也一直为她所累,如果她不能成功,很可能整个家庭还要继续过以前的生活。这样的窘境又何尝不是许多运动员的真实经历?那些成名的倒还好说,更多运动员背后可能就是一个又一个需要回报的贫困家庭。

    爱国主义的大爱之下,必须容得下公众那些细微而易碎的小爱,如孝敬父母、爱妻爱子。大爱无疆,我们当然不能给爱国主义画上不该有的框框或给它排次序——允许民众勇敢地爱他所爱,才是真正的大爱至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