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3月10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政协委员尚绍华提交提案关注冲动型婚姻现象——

“双独”八零后“闪离”令人忧

本报记者 何春中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10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简化的离婚程序,让很多因一时不合冲动离婚的夫妻很快办理完手续,事后后悔也来不及了。不少冲动的年轻夫妇晚上吵架,第二天早上离婚,到下午就后悔了。”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妇女》杂志社总编尚绍华今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的婚姻家庭状况不容乐观,婚姻不稳定性加剧,特别是80后“双独”子女“闪婚”、“闪离”现象堪忧。

    尚绍华长期从事婚姻问题研究。2008年,她从“婚姻治疗”的角度,提交了一份《建立婚姻辅导制度》的提案,就曾得到民政部的重视和回复。

    时隔两年,尚绍华又提交了一份《建立离婚冷静期,培养婚姻咨询师》的提案。两份“姊妹篇”提案,算得上“前后呼应”。

    目前,随着“80后”独生子女大量进入婚恋期,冲动型、草率型的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尚绍华希望通过修改离婚程序以及婚姻咨询服务,挽救许多不应解体的婚姻,抑制逐年上涨的离婚率,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

    “我认识的年轻人中,有的双方闹矛盾离婚,在婚姻登记部门十几分钟就离完了。他们出来跟我说,这么快就出来了。连他们自己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尚绍华常为这些年轻人感到可惜。

    尚绍华在调研中发现,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婚恋期,夫妻都是独生子女的“双独婚姻”现象逐渐显现。“80后”的婚姻稳定度远低于平均水平,“闪婚”、“闪离”的现象非常普遍。

    “很多‘80后’夫妻结婚仅1年左右,就因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等小事打得不可开交,直至闹离婚。‘双独”婚姻家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往往缺少宽容,婚后双方又缺乏对婚姻磨合的耐心,因此,草率离婚越来越多。有的虽然没有草率离婚,但在婚姻中问题较多,女方就回娘家了。”尚秀华说。

    我国离婚登记自2001年以来持续增长。今年2月,民政部发布的公报表明,2009年我国共办理离婚登记171.3万对,同比增长10.3%,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离婚率的上升更为迅速。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北京市的离结率(当年离婚对数和结婚对数的比率)达到50.90%,创下历史纪录。调研发现,婚恋辅导缺失是造成中国婚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尚绍华眼里,一些“80后”的离婚是一种“激情”离婚。当一方说要离婚,另一方就说:“好,离就离。”尚绍华说,如果双方感觉确实各方面都不适合,经过一个冷静期后,也可以作出离婚的决定。

    “以前,出现离婚的情况,法院第一次都会把当事人给‘驳回’去,半年以后才能起诉。随着协议离婚的越来越多,夫妻双方可以直接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尚绍华说。由于2003年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审批期的规定,我国成为世界上离婚手续最简便、离婚最快捷的国家之一。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1条和婚姻登记办法的规定,只要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达成协议的,经过申请、审查和登记三个环节,就可以完成离婚程序,离婚夫妇当场就可拿到离婚证。而在国外,很多国家为避免夫妻冲动离婚,通过在离婚手续中规定一定的冷静期,给想离婚的夫妻以一定的时间慎重考虑。

    尚绍华分析说,在我国,2003年前,离婚需要有1个月的审批期,很多夫妻就是在这一个月中后悔的,挽救了不少婚姻。但在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取消了审批期的规定,协议离婚只要手续齐全,可以立即办理,这使得很多要离婚的夫妻没有时间冷静考虑,从而构成离婚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尚绍华建议,我国立法机关、民政部门应仔细研究我国离婚率逐年攀升的现状,参考我国一些城市和其他国家设立离婚冷静期的先进经验,修改离婚程序,在夫妻提交离婚申请后,设立3~6个月的冷静期,让夫妻双方慎重考虑后,再批准离婚。

    尚绍华还建议,有关部门应设立公益性质的婚姻咨询服务,聘请婚姻家庭咨询师或心理咨询师,为处在冷静期的夫妻提供辅导,让更多的婚姻得到调适和挽救。

    尚绍华据此呼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尽快推动各省区市启动“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鉴定工作,培养婚姻家庭咨询人才。

    国家职业培训教程《婚姻家庭咨询师》教材编委会成员、百合网副总裁慕岩今天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婚姻家庭咨询师”是一个受人尊敬、发展空间大的职业,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慕岩预计,我国的婚姻家庭咨询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约为100万名。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