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3月1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两会特刊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

时代发展了,学制改革赶不上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1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实习生杨婷 记者雷宇)“改革开放30年,时代不断进步,很多课程内容、节奏、年限还是按照30年前那代人上学时一样,无疑有些脱离实际。”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发出改革学制的呼吁。

    “学制,国之重器。”林炎志说,学制是一个大的框架,在教育管理者、教师中蕴藏了大量的智慧和改革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学制框架定的不科学,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就很难发挥出来,或者说发挥到某种程度就撞车了,甚至还会被浪费掉,“而这个学制的制定是一种国家的责任,一个校长,一个教师是没办法的”。

    “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青年的概念,把学制和青年成长规律做一个对应。”林炎志认为,教育,尤其是全日制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它首先是针对青年人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青年自身特点的发展,对青年的教育学制也要及时根据这个对象的发展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

    这位前国家教委(教育部)官员走访过不少地方。他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改革开放30年间,教育界教育方法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知识水平也在增长,同时,随着青少年营养水平、家庭条件的改善,在小学阶段,原来6年能够学下来的东西,而今对于多数孩子来说5年基本没有问题。

    由此衍生的一个怪现状则是,因为精力够用,一些学生大量上辅导班,“吃偏食”、做偏题、难题,“比如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让学生用四则运算算来算去,搞弯弯绕。用X方程一下就解决问题。”

    林炎志为此专门写下一份提案,“建议我国当前一部分学校实验实行新的学制——‘五四三制’(小、初、高中)代替‘六三三制’,并在全国推广一年制或两年制学前义务教育。”

    在他看来,基础教育相对稳定,学制越往上,可以调整和压缩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把全日制学习拿出一年来从小学挪给初中更合理。

    此外,林炎志还重点建议在大学实验本硕连读四年或五年,达到研究领域的前沿,“知道自己的专业里面人类最重要的挑战是什么”。

    他表示,人类知识量是不断增加的,但全日制学校教育年限是相对固定的。全日制学校上限教育应该设定在青年23岁前后,也就是发育高峰前期,基本上掌握研究领域的前沿。“违背这一科学规律,对创新是个很大的束缚。”

    让林炎志感慨的是,当前不断延长学制的后果使得不断增加的知识量被填装到其中。为了掌握这些知识,全日制学习本科之后硕士,硕士之后博士,还把博士后也变成了某种学习而不是研究,结果都在人类已知的地方转,没法谈创新,“这种填鸭式的制式学习,必须调整思路。”林炎志说。 

    本报与腾讯网独家合作,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