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3月1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援藏医生:行走在高原的健康“守护神”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1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新华社拉萨3月15日电(记者颜园园 滕军伟)2009年4月,当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朱敏作为援藏医生来到西藏林周县人民医院时,他傻眼了。细数医院的外科家底:两名年轻的外科医生,两名由藏医改行的麻醉医生,两名护士,两台机械手术台,一台已报废的麻醉呼吸机……

    简陋的条件让来自发达地区、外科经验丰富的朱敏开始思考“如何适应新的角色”。他因陋就简,创造条件开展工作,3个月内就使外科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外科手术及急诊手术量由以前每月的4台增加到12台以上,大大地减轻了患者转院的经济负担。

    在医院现有的条件下,他还积极开展新业务,成功地施行了林周县首例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当时,林周县的一名农牧民突然全身瘫痪,在拉萨经CT检查确诊为慢性硬膜下出血。做开颅手术需花1万元,因无法筹到手术费,病人放弃了治疗。

    脑外科出身的朱敏知道后,他说,病人仅需一个小手术就能完全康复,而不需要开颅。朱敏立即让江苏的同事快递来一套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通过这个小创伤手术治疗,病人一周后康复出院,仅花了1000多元。病人握着朱敏的手连连感谢,他说:“内地专家来了,是我们的福音啊!”

    朱敏只是48名优秀援藏医生的一个缩影。自2007年起,北京、江苏两省市向对口援助的拉萨市派遣了48名医疗援藏干部,其中医疗骨干达45名。援藏医生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批又一批,成了行走在高原的健康“守护神”。

    分娩是横亘在广大藏族妇女面前的一道“鬼门关”,不少产妇因此痛苦一生,甚至死去。北京市妇产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罗岚蓉在援藏期间,每次下乡都尽力向农牧区产妇宣传现代、科学的医院分娩方法,从产前准备、产中安全和产后恢复等各方面进行解释,促进产妇转变生产观念。

    2009年9月,墨竹工卡县出现了西藏首例甲流患者后,援藏医生郑曦、唐杰立即把北京老年医院在“非典”期间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的经验传授给了当地医生,并对县医院的全体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诊治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甲流的能力,有效地控制了当地的甲流疫情。

    近年来,拉萨市县级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大多配备了越野救护车、移动手术车、心电监护仪、B超、X光机等医疗设备。但由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先进设备无人会用的现象非常普遍。

    北京、江苏的援藏医生到来后,迅速地扭转了这一局面。他们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支留得下的医疗队,并带领当地医生创造了高难度阑尾切除手术、陈旧性骨折骨外露带蒂皮瓣移植手术等多个“首例”。

    朱敏在半年内带领林周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完成了包括颅脑、颈胸等各类手术80余例,指导他们独立完成20余例。

    北京、江苏两省市多年来还投资2000多万元援建了拉萨市多个重点卫生建设项目。拉萨市卫生局副局长、同为援藏干部的路明说,援藏医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新疗法和新技术,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了整体素质。

    统计显示,近3年来,拉萨市各县医院的年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明显增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