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3月1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阅读周刊
书房·生活

“禁书”为我启蒙

金兆钧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1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我两岁左右的时候,父亲患了中风,此后在家休养,除了早上带我遛弯儿,很多时间教我认字。他每星期拿回上周报纸,仔细看完,把大标题一个一个剪下来,贴在一个大本子上,慢慢贴成了一本按照拼音编排的“字典”。或许因为我是老儿子,从小病恹恹,大人不让在街上疯跑,于是和女孩子跳绳耍拐之余,看书就成我的最大乐趣。

    最早看的当然是连环画——“小人书”。最先看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印象极深的还有《山乡巨变》,贺友直先生极富个性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我还看大量的电影连环画,有很多老电影,名字已记忆不清,但有一部描写家族暗杀的恐怖片,至今回忆仍不寒而栗。

    五六岁之后我开始看“大书”,最喜欢的是苏联侦探小说系列《绿锁链》、《将计就计》、《大铁箱》。除了普希金的《驿站长》、《射击》等因故事性很强记忆深刻,其他作品不甚了了。记得我在街坊家看过全套的《十万个为什么》,所以至今仍喜欢惊险、推理、传奇作品。

    “文革”开始,家里的书先是焚之一炬,后来发现还可以卖点钱,于是和哥哥拉着小车把大批藏书卖到了废品站。随后发现,“出身”好的人家并不在乎,反而趁此机会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我到街坊家看的前面缺几页、后面缺几页的版本。

    我的中学时代,一些躲过了“文革”厄运的老书开始重新在私底下流传。我二哥也好书,他们同学、同事之间有自己的书籍流传网,我因此得以“蹭”书。除了不少中外名著,印象最深的就是“文革”中出版的一批“供批判参考用”的苏联小说,如,《州委书记》、《多雪的冬天》、《逆风起飞》……不知道当年出版这批书的原始目的何在,它们的流传,对于人们否定“文革”的精神禁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牛虻》,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给了当年极为懦弱的我极深的影响。

    我记不得从哪儿居然借到了鸳鸯蝴蝶派的小说《红杏出墙记》,至今记忆犹新,而且在当年插队“说书”盛行的时候,我给知青们讲这个故事很是赚了不少烟抽。

    直到大学毕业后,是我疯狂读书的十年。从中外古典文学到刚刚介绍进来的欧美现代文学,从名人传记到世界历史,从“伤痕文学”到“五七文学”,从早期武侠到阿西莫夫的科普,总之是囫囵吞枣,一“读”为快。这一期间,对我影响很大的有《约翰·克利斯朵夫》、《红与黑》,《基度山恩仇记》。这三本书和前面提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奠基石。

    自从1980年《萍踪侠影》和《书剑恩仇录》出版,港台新派武侠洛阳纸贵,我也未能免俗,甚至在教书时鼓励学生们一定要读。而同期,在中国书店买到《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当代社会实录》,居然是两个不同版本(各两册)拼成的。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后我写作《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的时候就是仿作——当然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此后至今,读书仍然是生活中一乐事,每年必读两本杂志。一是《读书》,二是《译林》。

    过知天命之年,回头看看,才发现我读书的状态和陶老先生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此即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