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人脉决定成功率
王力在论坛上演讲。 本报记者 李建泉摄
“中关村有4种人:既会做又会卖的,不会做不会卖的、会做不会卖的和会卖不会做的。谁能做得比较成功?”这是著名决策咨询专家、另类思维学者王力与柳传志曾经探讨过的一个话题。王力的观点是:“既会做又会卖是最好的,最惨的就是会做不会卖的。”在他看来,会做不会卖的还不如不会做也不会卖的。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创业教育论坛上,王力用这样的回答表明他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核心问题的理解——“我看这里边有一个比较浅白的道理,就是如何能够使自己融入社会,引起更多人关注,如何让所有见到你的人不讨厌你,我想这样的道理应该告诉我们大学生。”
王力说:“我不敢谈创业和就业,我只想谈谈我们大学生如何适应,如何做到适者生存。这样一个基本问题解决完了以后,少给父母添点乱,少给父母官添点乱,把它聚到一块变成一个概念叫创业教育。”
不同于其他专家,王力谈创业从感恩谈起:“我自己的体会是,感恩有利于降躁,因为年轻人容易躁;感恩可以减压,因为年轻人找不到北的时候容易压力大;感恩可以让你慢慢地升温,感恩可以让你慢慢扩容。”王力不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他认为人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有第二性格。
“我们过去经常讲机会来了,准备好了,就没有人问这个话题,‘你准备好了,别人准备好了吗?’机会来了,准备好了,但是如果都准备好了,这个机会就等于不存在。”王力认为,这时候只有心态决定一切,“有了感恩之心你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在王力看来,感恩的产品是提高大学生的人品,而副产品就是打开大学生的人脉。“对于商人来讲,人脉、朋友越多,人脉越热闹,成功的几率越高,而人脉是由什么组合的,是由单体的人员组合的,所以我想学会感恩的人一定会建立起很长的人脉。”
论坛现场,王力拿出一沓剪报给参加活动的老师、同学展示,都是关于大学生摆摊擦皮鞋、当足疗师、当保安的报道,最早的是2005年的剪报。王力认为,这类事情无可厚非,工作没有贵贱,“但是工资有高低,我们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讲给我们的学生,这样他才能听得进去,否则一味地讲没有贵贱,那怎么知道人往高处走。”
王力用这样的事实来论证他的观点:“在起步的状态中,文凭在握的大学生尽量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但他同时提出,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能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就要谈出一个话题,大学生也可以擦皮鞋去吧,我自己觉得,如果不是学皮革专业的,最好不要首选擦皮鞋为专业。”
此外,王力认为:“应该让大学生多动脑子,可能会有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这是发生在王力身边的故事。他有一个亲戚报考某著名跨国公司,要从一大群应聘者中挑3名打字员。“他把打完的纸拿出来,问还有用吗,主考官说没有用了。”于是这名应聘者把纸顺手放到碎纸机里,正因为这样一个细节,这名应聘者被当场录用。
而对于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王力也用一则小故事来解释他的观点。有一名年轻的牧师从神学院毕业以后,要给一个村庄的100名农民去布道。牧师准备了三天三夜,极为认真,去了之后一看,100个农民就剩下一个了。牧师问留在村里的农民:“我是牧师我来布道,我原来准备给100个兄弟布道,现在只有你一个,我还说不说?”农民说:“牧师先生,我是农民我不会布道,如果我原计划给100头牛喂草,就剩下一头我不会饿着它。”于是,牧师就把这3天准备的东西讲给一个人听。农民说:“我不会布道,我原计划要给100头牛喂草,只剩下1头牛,我依然会喂它,但是我不会把100头牛的饲料都喂给它。”
王力说:“我们从事的是神圣的教育,应该有和它相匹配的教育方式,因为毕竟我们面临的是一批已经学业有成的人,而第一承担人正是这些没有任何阅历的孩子,我想我们要尽量站在他们的位置上,站在他们父母的位置上,来思考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