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4月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网络民意会越来越代表社会民意”

——访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副所长李未柠
本报记者 韩妹 黄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0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网民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暴露’在网上,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集散地。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09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中的结论。

    这一内地首份网络舆情指数报告刚刚出炉,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告中首次提出的网络恶炒和舆论失控问题,也引起不少人注意。

    在报告的执行主编、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副所长李未柠看来,对舆论不能无视,也不能夸大。“政府要重视网民的智慧,网民也要相信政府有解决问题的智慧。”

    中国青年报:你们这几年在网络舆情甄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网络舆论总是特别热闹,根据你的观察和统计,这些舆论有多少是真实的?

    李未柠:我们在2009年研究了300多个互联网突发事件,并对这些事件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分析。经过甄别后我们发现,炒作行为主要还是集中在商业领域。在关系到民生和国家利益的社会重大事件上,基本不会出现恶意灌水帖。

    老百姓的声音还是比较真实、一致的。比如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和国庆60周年的时候,我们发现,网络舆论都充满爱国激情和家国情怀。网民的参与热情,体现在较高的评论数量与比例较高的正面态度上。

    中国青年报:这是否意味着网络民意能代表主流民意?

    李未柠:在大的事件上,网络民意确实是跟主流舆论保持一致的。我们重点甄选了50多个引起国内民众高度关注的事件,在把网络民意跟社会民意进行匹配后发现,每个重大事件中,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的重合度,基本都在60%以上。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往上升。网络民意会越来越代表社会民意。

    中国青年报:报告中列举了网民去年最关注的8大热点问题:反腐倡廉、房价问题、就业问题、户籍制度、养老保险、食品安全、医疗保险和交通安全问题。其中房价应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吧?

    李未柠:对。从论坛帖子的内容来看,房价确实是最受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帖子多为各地房价“涨落”的情况。网民普遍认为房价过高,舆论主要认为房地产行业现状不尽如人意,亟待改善。同时,还有不少论坛提及房地产行业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说高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中国青年报:最近网络中有什么标签让你印象最深刻?

    李未柠:大部分网民自己贴的标签都挺好的,是原生态的东西。但现在有部分网民在贴一些负面标签时,还欠缺谨慎的考虑,比如网络推手和营销机构就被贴上了“网络黑社会”的标签。每当面对一个新生事物时,我们都需要冷静观察,如果过早下负面定义,难免有点不太负责任。

    中国青年报:你之前也提到,网络恶炒和舆论失控是值得警惕的问题。可否解释一下“舆论失控”是如何产生的?

    李未柠:小道消息的产生和传播,在网络媒体上具备更强的生命力。网络谣言比现实社会中的谣言,传播速度更快,社会影响范围更大,更容易造成群体的盲从和冲动。

    我们在把大量案例结合起来分析后,发现了一些规律。在没有告诉大家真相的时候,舆论是有些失控的。隐瞒信息的做法,只会为小道消息或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空间,也为网络舆情的失控埋下隐患。

    2008年四川广元“蛆橘”事件就是个例子。大家在还没弄清事实真相的时候,都在传播谣言,对橘农产生了很大影响。

    恐慌始于流言,止于公开。其实,现在网民明辨是非、处理是非的能力越来越强,舆论失控的情况只是在极个别案例里出现,不必太过紧张。对于舆论,我们既要看重,又不能太看重,不能无视,也不能夸大。政府部门要重视网民的智慧,网民也要相信政府有解决问题的智慧。

    中国青年报:你说到网民明辨是非、处理是非的能力越来越强,根据是什么?

    李未柠:最早的一批网民现在已经30多岁了,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也越来越理智。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论坛上,网民分析起国家政策来头头是道。可见,很多网民是非常有才华的,不会盲目跟风。我相信,随着网民年龄结构的变化,5年、10年后,网络舆论环境会发生很大转变。

    中国青年报:如果说以前是靠发牢骚、搏出位就能火,现在要在网络上火起来得靠什么?

    李未柠:我认为,首先要有一个时尚的关键词或流行语,其次是要有一个话题,然后借助媒体的力量去传播这个话题,最后是网民去“再造”。

    中国青年报:可我们发现,有些吸引很多网民的热点人物或事件,最后被爆出有网络推手在背后炒作。

    李未柠:对,这是一个现象,但有时也不尽然。像去年的贾君鹏事件,虽说有公司站出来说,那是他们策划的。不过我们内部研究了一下,觉得这个事件的炒作嫌疑比较小。

    在那个月,接连出现三个流行语。最开始是“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然后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后来又出现了“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为什么说炒作的可能性比较小呢?因为第一句流行语出来时,跟风的网民就有大概2000万人了。这些网民还称自己是“寂寞党”。“寂寞”持续了大概一周,按说该恢复平静了,结果又出现了“贾君鹏”,大家又开始跟风。贾君鹏事件持续了大概16天,在马上要平息时,又出现了“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所以,“贾君鹏”这个流行语不是独立的。如果把这个事件放到整个过程中去看,你会发现,它的流行是因为有之前的“寂寞党”群体作为基础。这是任何推手都做不到的,能做成这事儿的只有网民。

    中国青年报:也就是说,声称策划了贾君鹏事件的网络公司,是想炒作自己?

    李未柠:有可能。对于现在的网络炒作,我们也呼吁大家在借助互联网传播品牌时,要回归理性。网民的娱乐虽然是草根的,但也应该有一种娱乐精神,即分享理性的、有责任的内容。如果大家都恶搞,民众就都不相信了。这样的话,网络公司也会慢慢走下坡路。你看,现在大家对网络红人的追逐就越来越少了。“犀利哥”算是今年最受关注的网络红人,但今年产生网络红人的速度比起前几年就慢很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