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里飞出金“凤凰”
徐冰早年以《天书》系列作品扬名海内外,成为被西方主流艺术界尊崇的中国先锋艺术家。2008年徐冰回国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当年,中国股市与房市一路上扬,徐冰受邀为北京CBD财富大厦建造一件艺术品。他想以建筑废料做出一个与财富大厦形成强烈对比的作品,表达艺术对资本的嘲弄。
因为奥运会,2008年夏天北京所有工地停工3个月,徐冰他们不得不从外地寻找建筑废料。那些作为“凤凰”羽毛的铁锹,就是工作人员远赴河南买回的。2009年,因为经济危机等种种原因,委托方放弃了对这件作品的投入,《凤凰》一度面临难产。
在打造《凤凰》的过程中,最有趣的是创作者与民工之间的互动。徐冰说:“工人们比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都更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组装,而他们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兴奋和骄傲,发现了自己的潜力。”
徐冰常常让工人们发表意见,让他们自己去判断怎么样做更好看。工人大郎说:“刚开始时,我们也想这个老师怎么能用废品做这个东西,做了一段时间,慢慢喜欢上它了。”大郎自己也开始学着利用建筑废料做些小东西,美术馆的展厅里还展出了大郎用废弃的建筑材料制作的几把充满艺术感的小椅子,这些椅子已被徐冰收藏。
“‘凤凰’故事”不断产生,这一切都记录在正在今日美术馆展出的相关文字里。在这段日子里,我们身边的建筑工地越来越多。就在“凤凰”身旁,一处工地正在施工之中。由建筑废料构成的大“凤凰”、威武的大吊车以及近处的工地,与不远处造型前卫的央视大楼和繁华的CBD商业区,形成一种对比。从经济繁荣到金融危机,《凤凰》与它所经历的两年时光中发生的所有故事,成为当代中国建设工地的一个缩影。
观众看到“凤凰”第一印象是庞大而震撼。而徐冰自己的理解是,“希望它很浪漫,很美,同时又很凶猛,带有神性。怪异同时又非常现实。它用一种非常低廉的材料来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很有尊严,而带着伤痕累累的感觉,就是‘凤凰’的感人之处。”
在为《凤凰》举行的学术对话会上,贾樟柯、李陀、潘公凯等文化人士就艺术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激烈讨论。对徐冰来说,他最想表达的是一个艺术家如何面对他所生存的现实、如何用艺术来表达这种现实。对此,李陀说:“我们可以做到让艺术和现实发生关系,现代艺术可以同时具备意义和观赏性。”
总重达28吨的两个庞然大物,让人兴奋的同时,也对它的归宿非常担忧。徐冰证实,《凤凰》已被台湾某企业家重金收藏。但是在徐冰看来,《凤凰》最好的归宿,其实应该是它的起点——CBD财富中心的大厅。“‘凤凰’只有挂在象征着资本的财富中心大厅中,才能充分展示出艺术与资本之间的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