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4月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周刊

一锅“时尚乱炖”正在毁掉小剧场话剧

王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0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时下,话剧迷们只要去各大票务网站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一晚上竟有多达十几部话剧在京城多地同时上演。如此蓬勃发展的文化市场,比起十几年前求剧不得的窘迫,确实天翻地覆。随着“繁星”、“蓬篙”、“东图”、“风尚”等小剧场的不断落成,京城话剧市场所能承载的容量也随之加大,低廉的投资成本吸引了诸如“雷子乐笑工厂”、“逍遥堂”、“海家班”等民间团体也来分一杯羹,话剧已不再作为文化奢侈品呈现在大众面前。

    在貌似充裕的选择中,翻看剧名,却有“惊世骇俗”之感。《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我的老婆你别动》、《找个男人当宠物》……剧名处处充斥情色噱头。也是,时下,从报纸到网络,从电影到话剧,无不加入“标题党”行列,取个耸人听闻的剧名,即使与内容不搭界,至少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眼球。再看剧情介绍,也都是“有氧话剧”、“职场必修课程”、“婚姻指南”、“80后蚁族的蜗居现实”等等概念化词语的繁复堆砌。

    剧名光怪陆离,剧情介绍空泛,是现在小剧场话剧缺少饱满的故事情节、只追求“笑果”的表象。而低俗的笑料,网络热点,小品,二人转,反串,舞蹈,煽情的奇怪组合,则彻彻底底将小剧场话剧做成了一锅时尚乱炖。

    首先,是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作为最能引起共鸣的元素被大量运用,“传说”、“寂寞”、“pia pia地”、“杯具”、“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要先感谢国家”,这些一夜间突然暴红的网络语言,从电影、话剧到刚近年来的春晚,都已经让人耳朵长茧。当然,这也不只是话剧跟风的错,而是网络文化对整体文化的逐步冲击。

    其次是不伦不类的反串和舞蹈的滥用。小沈阳2009年春晚的亮相,带来强劲的反串风。于是,这一年多来,话剧舞台上的大小伙儿们也豁出去了,穿着网袜,胸部垫上水饺垫,披上假发,抹着红红的嘴唇,再加上一段性感火辣的舞蹈,跳起来身体绝对够“S”,表情够妖媚,连蔡依林看了也傻眼。这种极致的反串,无敌的风骚,确实能引爆观众的笑声。只是,笑声之后,还剩下什么?前不久演出的开心麻花系列话剧《翠花》,很多人看完之后除了记得当红男星邓超的性别反串和火辣的钢管舞,其他全忘了。

    这些七零八落的元素,本和剧情无关,但经过导演的“巧手”,创造了“煽情”+“搞笑”这种似乎屡试不爽的所谓“新小剧场话剧模式”,让整个话剧硬生生地被割裂成了两半:一会儿好好讲故事,说到动情处泪如雨下;一会儿眼泪还来不及擦干,又匆匆忙忙地加入搞笑队伍。很多话剧导演深知,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大伙儿是冲着找乐子来的,不能通场都让人流眼泪,所以要搞笑,当然又不能全是搞笑,要不别人会说你没内涵。悲情与玩闹,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个元素,就这样在剧中融合了。然而,融合得好,是笑中带泪,融合不好,是不伦不类。

    小剧场本是一个更能体现话剧艺术美的地方——演与观,咫尺之间,观众看得到演员的眼神,听得见走路的声响,闻得到表演的气息,甚至摸得到戏的魂灵。但是,小剧场一窝蜂的大跃进发展,在降低门槛的同时,也形成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模式。话剧的金字塔不断被小剧场话剧堆砌着底座,而真正能做出品牌效应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支离破碎的片段拼凑、俏皮语言的无度堆积,那不是戏,是一锅时尚拌杂着低俗的乱炖。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