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4月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摄影
贵州省旱情最严重的黔西南州,已经连续250多天干旱,旱情达到特重级

大旱中的巴布林村(图)

白荧 王雨摄影报道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0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制图:实习生 杨姣

    

    3月31日,贵州省兴义市附近的航拍图。从空中看去,干枯的农田仿佛要燃烧起来。

    

    4月4日,位于巴布林村水源上游的晏家湾水库,几名儿童正在玩耍。由于长时间干旱,水库已经完全干涸。

    

    3月28日,巴布林村村口,等候送水车的村民排成了长队。

    

    9岁的小曾拿着家里所有能盛水的容器,排队等水。

    

    背水的村民在路边小憩。

    

    60多岁的曾仕华指着已经见底的大水井说,在他的记忆中,这口水井从没见过底。

    

    3月28日,巴布林村的几名妇女背着水走过崎岖的山路。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背水的任务基本上由妇女和老人承担。

    

    一名妇女站在龟裂的庄稼地上。

    

    3月29日,巴布林村村民正在绝收的麦地里烧麦秆。

    4月5日清晨6时,晨曦初露。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敬南镇巴布林村村口,王金芬背着装满30斤水的水壶,慢慢向家走去。

    今年40岁的王金芬是广西乐业人,18年前嫁到了巴布林村。她说,当初就是看中了村里的那口大水井,觉得这里山青水秀,才远离家乡嫁了过来。

    然而,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去年8月以来这里就没下过雨,村里的大小水井已经干涸见底。“现在不仅苞谷种不下去,就连喝水都成了问题!”王金芬说,自己每天要到6公里以外的地方背3趟水,每趟来回要花费2小时的时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几乎都用来背水。”

    王金芬回家把水倒进水缸后,又急匆匆地拿着水桶、水壶赶到村小学排队,等待镇政府派出的送水车。

    村委会主任刘应国介绍,现在镇政府、消防部门每天都要给村里送水,甚至一些个体老板、志愿者也自发为村民无偿送水,“现在,村民们吃水有了一定保证,但用水还是很紧张,大家洗菜、洗脚的水都舍不得倒掉,全部用来喂猪或浇地。”

    据介绍,贵州喀斯特地形、地貌分布占全省面积的73%,地表涵养水源能力较弱。在当地民间历来有“山下水哗哗流,山上水贵如油”的谚语。贵州省旱情最严重的黔西南州,已经连续250多天干旱,旱情达到特重级。据统计,全州因干旱造成240多万人受灾,近200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98万亩。如今,山下难见“哗哗”流水,山上水的珍贵更加无法形容。

    “送水车来了!”9时,一辆装满水的货车缓缓驶进村口,排队等候的村民发出一阵阵欢呼。饱受缺水之苦的村民,迎来了救急的生活用水。

    送水车停稳后,几名乡干部用胶管把水从桶里抽出来,注入村民们的水桶里。随即,他们又提着水桶给村里的几位孤寡老人送水。

    在巴布林村村民的记忆里,村里的大水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虚弱”过。60多岁的曾仕华说,村里的那口大水井有100多年历史,在他的记忆中这口水井从没见过底,以前有旱情的时候,邻近村庄的一些村民还来这里打水。如今,村民每天都要到其他地方背水。

    连续的干旱,不仅使人畜饮水困难,也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目前,虽然还没有到收获小麦的季节,不少村民已经开始收割小麦了。

    正在收麦子的70岁老人傅光春说,今年的收成恐怕只有往年的3成。只要有一点麦粒也要收起来,麦秆还能用来打粉喂猪,晚了就什么都收不到了。

    他打算赶紧把地里的麦子抢收完,为种苞谷作好准备,只要一下雨,就把苞谷种下去。“老天爷不下雨能有什么办法?只有人再勤快点,用汗水换青苗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