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消灭网络的作家既不自信也不宽容
几天后麦家发表博客,以含蓄、苦涩的口吻,说明了自己对网络抱有如此“敌意”的原因是,担心孩子患上“网瘾”,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如此解释当然可以理解,但麦家显然是开错了炮,的确有些网络应用容易导致孩子成瘾,比如网游。但是,网络拥有的其他功能如在线交流、信息分享、资料搜索等主流应用,是未来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的,怎么能在泼水的时候连孩子也一起泼掉?
要消灭网络的麦家,其实应该感谢网络。这位自1986年开始写作的作家,直到自己的作品随着电视剧《暗算》、电影《风声》的走红,才算真正拥有了大众知名度,他可以将自己这块金子总算发光了理解为自己的辛苦写作换得的回报,甚至对影视改编附加在其身上的光环也不屑一顾,但网络在他成名路上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是他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在网络成为主流应用的今天,它不仅是各种资讯集合的平台,更是社会结构、文化理念、消费习俗的呈现载体,正是在这个载体之上,网络用户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才能与麦家以及其他创作者迎面相撞,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麦家和他的相关作品在网络上不着一字,他能凭借传统的发表渠道赢得今天的声誉吗?
截至2009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3.84亿人,其中网络文学用户人数达1.62亿人,网民也是公民,网络文学也是文学,这个观点十多年来历经多种社会与文化事件的检验后,已基本形成社会共识。在网络被世界公认将成为未来生活方式的时候,麦家的“末日论”和“消灭论”,和主流社会对网络的评价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现在从不上网的作家已经是稀有动物了,曾称“下一秒掐死韩寒”的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开设的博客点击率已过700多万,把自己从被遗忘的角落中拉回到公众视线内。即便某些坚持不上网的作家,其作品也通过授权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着,有的甚至还通过收费阅读拿到了平生第一笔网络版税。网络的冲击有没有让传统作家焕发第二春尚待考证,但跻身网络,的确让传统作家的深厚文字功底和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彰显,网络文学作家在这点上应该向传统作家学习。那么,网络作家在文学类型和想像力方面的突破为中国文学带来的活力,传统作家是不是也该表示一下尊重?
作为两个文学阵营,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呈对峙状态,传统作家对网络写手居高临下,网络写手对传统作家不屑一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作家的态度已经有了大幅度的转变,他们开始接受加入作协了,开始参加作协举办的培训班了,这不是文学理念的投诚,而是网络作家的确集体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开始向传统作家学习。相对而言,传统作家对网络写手以及网络的敌对意识和藐视心理仍然没有松懈。
面对新生代作家,传统作家首先应该自信,其次应该宽容,既不自信又不宽容、没事还爱说风凉话的作家,很让人怀疑他对时代、对生活的观察力是不是已经彻底丧失,只能沉浸在回忆中进行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