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4月13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民调:93.3%的人关注王家岭煤矿救援进展

85.6%的人认为获救矿工永不放弃的精神最值得学习
本报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王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13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2010年4月9日,河津铝厂医院,王家岭获救矿工与家属见面。图为28岁的矿工史风雷正给亲人打电话。山青摄

    自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发生以来,被困矿工始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81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3%的人一直关注着有关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处理进展。其中,58.0%的人表示“非常关注”。受访者中,“80后”占41.5%,“70后”占35.0%,“60后”占14.3%。

    民意思考是什么让115名获救矿工能坚持8天8夜

    4月12日,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已进入第16天。这些天,杭州智威创造广告有限公司市场分析员陈旭,每天一下班就守在电视机旁,关注救助情况。陈旭说,他相信人与人之间会有一种心灵相通,“被困矿工一定能感受到大家的牵挂,也就更有渡过难关的信心。”得知115名矿工获救时,陈旭差点儿哭了出来,“这就是奇迹!”采访中,他不断重复着一句话:“人,应该相信一些东西。”

    “搭架子”、“做筏子”、“排水自救”;“吃煤”、“喝尿”、“啃松树皮”、“吃包炸药的纸片”;还有人为了躲过不断上涨的水位,用铁丝缠住手指,将自己挂在巷道壁上,最后手指都勒出了血……陈旭回忆着获救矿工口述的自救过程,“我很理解这些矿工为什么这么做。我也有亲人,为了他们,我也会想尽办法撑住。而且,受困矿工间还互相依靠、激励。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坚持。”

    在本次调查中,64.2%的人对王家岭被困矿工的求生精神感到“震撼”,57.3%的人表示这种精神让他们“无比敬佩”;52.7%的人承认这种精神让自己“深受感动”。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教授说,通常激发人们求生本能的关键,除了有积极的自我暗示、温暖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等内因外,还有诸多外在因素也会发挥很大作用,包括被困者的相互鼓励,井上救援工作给他们发出的光亮、声响等代表希望的信号。“这次救援过程中,上述因素都是具备的,而且做得都很充分。”

    是什么让115名获救矿工能坚持8天8夜?本次调查中,人们评出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求生意志”(71.4%)、“队友间的互相帮助”(64.4%)和“对亲人的牵挂”(63.4%)。此外“求生智慧”(53.4%)、“良好的身体素质”(44.4%)、“乐观心态”(37.7%)和“良好的组织性”(36.9%)等方面,也被许多人列为重要因素。

    2008年年初的一天,一名突发脑溢血的中年病人被紧急送往重庆某医院。手术后,病人虽然闯过了“鬼门关”,却成了植物人。从那天起,病人的妻子和女儿每天下班和放学后都直奔医院,和病人“聊天”。两年来没有间断过。

    该医院护士柯筱告诉记者,病人的妻子曾对她说,“他答应过我,女儿大学毕业后,我们夫妻俩要去欧洲旅游。他会说话算数的。”后来,柯筱经常听到那位妻子对静静躺着的病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们将来去欧洲的情景。“这个世界上,是有奇迹的。”柯筱说,无论是遇到困难的人,还是在他们身边默默支持的人,只要双方都没放弃,而且相信对方也没放弃,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85.6%的人认为我们最应学习获救矿工永不放弃的精神

    每一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境。本次调查中就有90.8%的人表示自己曾遇到过大的困难。其中30.8%的人甚至表示遇到的大困难还“比较多”。

    在遇到大的困难时,48.4%的人会选择“永不放弃”,35.7%的人表示会“努力一下,不行就放弃”;12.6%的人表示要“看情况”。

    在上海宇富货运有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的小为,曾因患上急性心脏病错过当年高考。病情危重的大半年时间里,他只能天天独自躺在病房里。那时他一度认为“活着没意思”。

    住院三年后,小为的病情有所稳定,但他已变得抑郁、消沉,整天沉浸在游戏世界里。“但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有人失去了一切,也没有放弃希望。我凭什么因为一场疾病就放弃自己的未来?”后来,小为重新回到学校,参加了高考复读班,并最终考上大学。

    小为说,经历了这次人生考验后,如今的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也比过去多了一份坚持。“就算我遇到矿难这样的事,也会勇敢面对,争取努力地活下去。”

    调查中,82.4%的人表示,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王家岭矿工的困境,会选择努力坚持。其中18.5%的人坚信自己“一定能挺过去”,63.9%的人表示“不知道,但会努力坚持”。

    “我那时候啥也没想,就想到还在上大学的儿子,我要给他挣学费”;“如果谁能出去,请把我的化肥钱捎回家给我老婆,还等着这季种地用”……矿难中获救矿工的话,如今已成为西南财经大学研二学生孙思的精神动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压力,不久前还焦虑的她,现在变得十分坦然。“在困境中,只要心中有对他人的牵挂和责任,保持着幽默和乐观,所有问题都会变得不再那么难。就像一名被困矿工的妻子坚持每天给丈夫发短信那样,虽然她的努力暂时没得到回应,但努力着,就有希望。”

    调查显示,85.6%的人认为,我们最应该学习获救矿工“永不放弃”的精神;63.1%的人觉得,最应该学习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41.8%的人表示,获救矿工面对困境时的“勇敢”最值得我们学习;还有37.5%和26.6%的人分别选择了“乐观”和“负责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