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4月1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37岁藏族妇女被困66小时后获救,11小时后产子——

废墟边的新生

本报记者 张伟 张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1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巴桑旺毛的绝望和希望之间只隔了11个小时。

    11个小时前,她被压在木板和砖土堆成的废墟下,怀胎9月,生死未卜;11个小时后,她躺在废墟边的天蓝色帐篷里,怀里抱着新生儿子。

    4月17日,青海玉树结古镇,37岁的藏族女人巴桑旺毛被压在废墟下约66个小时之后,于凌晨1时许获救,并于中午12时顺产一名男婴。因为没有称体重,接生的女医生郭山英用手掂了掂这个包在衣服里的新生儿,判断他“差不多有7斤重”。

    这是一个在死亡阴影中出生的婴儿。帐篷外面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复原林,附近的民居几乎全部倒塌。不过,来自四川甘孜县的郭山英说,当这个孩子被放在紫色泡沫垫上时,他的哭声和她在24年妇产科工作中接触的所有新生儿一样响亮。

    产前,这个全身脏兮兮的孕妇,还没有完全从灾难的折磨中恢复过来。她身上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挤压伤,那是66个小时的废墟经历留下的。她被裹在一件分不出颜色的藏袍里,全身满是灰土,护士们只好用酒精为她做了简单的消毒。她有些紧张,尽管人们还没来得及询问她在废墟下经历了什么。

    但对巴桑旺毛来说,那段不幸的经历毕竟已经过去。当把孩子递过去时,郭山英看到她脸上的表情“总体比较兴奋,但也掺杂着复杂”。她不怎么会说汉语,只是反复地说“谢谢”,语调生硬,念叨了很多遍。

    巴桑旺毛是这场巨大不幸中的一名幸运者。救援者发现,几根互相支撑的木棍为她撑下一个容身的空间。来自兰州军区的战士发现了她,彻夜未眠,将她挖了出来。

    甚至,就像是作为对这位不幸女人的补偿,她的肚子不偏不倚地紧接着阵痛起来。丈夫不在身边——他赶到几公里外去领补助品。邻居们也手足无措,只能让她平躺着。一直守在现场的一名来自四川德阳的志愿者驾车来到郭山英所在的医疗队。当时,赶到灾区已经一天多的郭山英,正因为缺乏睡眠而犯困。

    当郭山英和她的4名甘孜同事来到离废墟不远的帐篷里时,巴桑旺毛的“宫颈全开”,眼看着就要生了。护士做了简单的检查,她神智清醒,生命特征平稳,但郭山英还是提心吊胆——尽管她曾经在很多艰苦的条件下接生,但面对一个刚刚被埋了近3天的孕妇,她还是没有把握。

    护士摸摸巴桑旺毛的耳朵,拍拍她的肩膀,想借以平复她的情绪。只过了半个小时,孩子就生了下来。

    “她生过几个孩子了,有经验。”郭山英如此总结这场顺利的生产。她是甘孜县派出的医疗队成员之一。这支医疗队原本没打算带妇产科大夫,她在临出发前才被补充进来。不过她相信,这次,自己的任务会很多。在两年前发生在她家乡的那场特大地震里,她听说了不少新生命诞生的故事,个个都让她很感动。

    因为医疗队所在的灾民聚集点风沙过大,这个瘦弱女人的黑皮鞋早就变得脏兮兮的,白大褂上也沾着污渍。她用纱布在帐篷里为巴桑旺毛的新生儿隔出一个“相对无菌区”,但因为没有水,她只能用纱布勉强把孩子的全身擦了擦,就算迎接了他的新生。

    因为没有婴儿包,郭山英不得不用邻居们凑来的脏衣服和毯子把这个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她发现,这个紧随灾祸降生的孩子没有显示出一点畏惧。他放声大哭,使劲喝奶。

    他在这个被地震击中的小镇上出生了。郭山英在他的哭声中走出帐篷,她发现,地震3天来的第一场雪,正悄然降落在这个成为一片废墟的古镇上。

    本报青海玉树4月1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