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4月1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

“不管政治家如何说,科学家都可以展开跨国合作”

——访东英吉利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尼尔•沃德和科学院院长大卫•里查森
本报记者 刘坤喆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1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英国的东英吉利大学,是全世界首批设置环境科学的高等学府之一。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家大卫·金曾表示,该校的环境学研究堪称世界最优秀和最先进的。去年年底的“电子邮件”事件,一度把该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该校社会学院院长尼尔·沃德和科学院院长大卫·里查森来华访问,本报记者就“中英合作办学”、“气候变化到底是真是假”以及“如何保护创新精神”等话题,对两位进行了独家专访。

 ;   五年拿下两个学士加一个硕士学位

    “东英吉利大学目前正致力于更加国际化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研究的合作上,而且在招生方面也要更加国际化。”沃德院长表示,此次访华是为了和4所中国的大学进行合作。

    谈到具体的合作,里查森院长介绍说:“我们目前已与复旦大学有一个‘2+2’合作项目,这个项目使该校的环境学专业本科生可以在中国学习两年后,到我们东英吉利大学再学习两年,毕业后拿两个学士学位。如果再继续学一年,则可拿到硕士学位。所以,学生用5年就可获得两个学士和一个硕士学位,而且是中英两所大学都认可的。”据悉,该项目中的学生目前已经在读大二了。

    “我们还在探索与中国其他大学进行这种合作的可能性,这次来华就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了很积极的会谈,结果相当乐观,我们今后很有可能与该校的生物学、环境学和经济学专业进行这一合作。此外,我们也正在与南开大学和山东大学探讨进行2+2项目合作的可能”,里查森院长表示。

    学术合作是为了解决全球性问题

    “研究并不是单纯的做学术,更应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全球性问题。英国政府目前非常重视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卫生健康、老龄化以及癌症治疗等领域的研究”,里查森院长表示:“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不进行国际化合作不行,于是我们来到中国,同中国的大学进行合作。”

    目前,东英吉利大学与复旦大学在气候学方面、与中国农大在生物学方面,都有密切的学术合作。“我们正在共同研究如何减少自然界中二氧化氮和甲烷的排放,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数量。”里查森说。

    应对全球性挑战“不仅需要不断完善基础科学研究,同时也需要文理两大领域共同努力,因此,我们非常强调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沃德院长表示,该校与中国农大在发展学研究方面也有合作,“东英吉利大学在这一领域的历史非常悠久,研究涉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我们学校有个传统,就是研究资源管理或环境管理的自然科学学者,要与研究社会结构或经济学的社会科学学者一起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合作能把这种模式带到中国”。

    科学家可以抛开政治进行跨国合作

    在环境学研究领域,东英吉利大学不仅在英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该校近几年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学术论文。IPCC气候变化报告的撰写人中有20多位来自该校。但是,去年年底发生的电子邮件“气候门”事件,引发了学术界和公众对“气候变化系由人类活动所致”这一论断到底是真是假的大争论,该校气候研究中心几位世界顶级气象学家也饱受争议。

    对此,沃德院长这样表示:“校方已成立独立的调查小组,来调查整个事件的详细情况,调查工作已经展开。电子邮件事件的确是有趣的一幕,它引发了学界对气候变化的新一轮争论。但是,现在的科学研究的确已经越来越充分地说明,气候变化真的在发生,有相当多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证明这一点,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科学的角度支持和同意这一说法。”

    不仅气候变化“怀疑论”近期引起关注,而且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也有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些国家的政治筹码。对此,里查森院长从一个学者的角度表示,“我个人认为,不管政治家们在减排目标上的分歧如何,我们科学家都可以就如何减排的问题展开跨国合作。在我和中国科学家的谈话中,我感到他们普遍认为,不管政治家如何做如何说,他们都将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我感觉他们这么做的决心很强,中国政府对此也很支持。”

    培养创新就要鼓励学生去怀疑

    英国是创意大国,世博会英国馆的“蒲公英”设计令很多中国人叹为观止。当谈及如何造就创新型人才时,沃德院长说,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去怀疑,“我作为一名授课老师,最令我兴奋的时刻就是上课时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错了’,我会很有兴趣听学生怎么说。因为这首先说明他认真思考了我正在讲的内容,此外也许学生真的是正确的。因此,保护学生挑战权威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沃德院长还说:“我们也很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英国的大学中,现在已很少采用直接由上而下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采用‘以老师讲课作为辅助的知识学习’。老师在对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及基本解释后,给学生很多参考资料,让他们充分阅读后,上课时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表达自我观点的渠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有反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互动。很多创新就是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