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4月2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从海地震区到玉树震区

——记中国国际救援队首席医疗官侯世科
陈天平 齐明宇 本报记者 舒春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2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从汶川到海地,从国内到国外,在一处处灾难救援现场,他抚慰了一个又一个伤痛,救治了无数条生命。连日来,他的身影又冲锋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一线,带领队员救治伤员1360人,抢救危重病人62人,进行手术57例,发放价值达15万余元的药品。

    他就是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长兼首席医疗官侯世科。

    “‘首席’就要首战用我”

  ;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侯世科由于髋关节盂唇损伤正躺在病床上。春节前,他刚刚率队从海地救援归来。

    灾情就是命令,侯世科翻身从床上坐起来。“‘首席’就要首战用我!”他立即打电话向武警总医院领导请战。

    准备工作紧张有序:搜集震区资料、组织专业人员、装运医疗装备。4月14日16时,侯世科率领30名医护人员随国家地震灾害救援医疗队登上飞往灾区的飞机。

    当晚8时许,飞机降落在玉树机场。由于震后山体滑坡造成交通中断,运送车迟迟过不来。机场离震中20多公里,余震不断,天黑路滑,怎么办?侯世科心急如焚,他收拢队形,进行战前动员:灾区人民在盼望着我们,早一分钟到达现场就能多救出一条生命。他果断决定,征用地方车辆抄小路直奔震中。侯世科和他的战友是第一支到达震区的救援医疗队。

    “快救人!”距离结古镇不到5公里的一个小村子已成一片废墟,侯世科来不及多说一句话,就带领医疗小分队在夜色中展开救援。

    次日凌晨,聚集在结古镇民族广场的伤员越来越多,侯世科立即安排医疗队从搜救转入治疗,他带领医疗队在群众密集处开设了5个临时医疗点。面对一些急需中、小型手术的伤员,侯世科组织指挥,在玉树结古镇体育场搭建了3所“帐篷医院”。同时,他还迅速抽调人员组成3支医疗小分队在玉树体育场、县政府大院、结古镇广场开设分诊点,组织人员深入灾民密集处进行巡诊。

    “用爱心创造生命奇迹”

    地震发生后,17岁的藏族姑娘卓玛尕措被埋在废墟下,右臂砸出一道18公分长的伤口,鲜血直流。3天后,卓玛尕措的伤口发炎化脓,病情进一步恶化。

    4月17日23时多,侯世科巡诊路过一顶临时帐篷时,隐约听到卓玛的哭声。看到卓玛的伤口严重感染,他的心揪成了一团。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不仅要用医术治病,还要用爱心创造生命的奇迹,快把小姑娘接回‘帐篷医院’治疗。”侯世科安排卓玛的父母上车,自己和医生李端明则一路小跑赶往“帐篷医院”。高原最忌讳剧烈运动,侯世科前脚刚踏进帐篷,就脸色苍白险些摔倒。

    侯世科支撑着为卓玛冲洗、消毒、包扎。经过全力救治,卓玛的伤情大为好转。卓玛说,侯医生是她的恩人,武警总医院是她的恩人。4天后,卓玛的父亲藏扎来到武警医院医疗点,将一条哈达和锦旗送到侯世科手上。锦旗上写道:“我们的救命恩人,在我们心中永远永远忘不了!”

    玉树人民永远忘不了侯世科,缘于侯世科把每一名需要救治的各族群众装在心里,把爱撒在玉树的每一寸土地上。

    “海拔高,需要医术更高”

    “武警总医院的‘帐篷医院’在哪?快,快救救战士!”

    4月18日20时10分,嘈杂声中一群官兵抬着一位身着迷彩服的战士疾速奔向武警总医院“帐篷医院”,一场紧张的急救随即展开。

    “快,快,速尿、氢考、氨茶碱……”武警总医院“帐篷医院”内灯火通明,侯世科带领医护人员迅速展开一场紧急抢救,救治现场指挥有条不紊。

    18分钟后,伤者睁开了双眼,恢复了意识,并在第一时间认出在身边一直为自己担心的领导和战友。

    受伤的小伙子叫黄郓,是兰州军区某通信总站二营九连战士。他在抬运抗震柴油时,突发急性肺水肿,昏迷不醒,危在旦夕。侯世科根据高原病救治特点,迅速拟定救治方案,经过18分钟的精心救治,黄郓意识逐渐清醒,奇迹般脱离了生命危险。

    震中结古镇气候高寒,一些偏远村庄重伤员多。侯世科一直致力于高原疾病的研究,既要保证每名伤员都能及时得到救治,又要研究解决高原救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侯世科结合医学理论和抗震实践,得出了“适当吸氧,防寒保暖,补充水分,劳逸结合,对症治疗”的高原救援作业五大要点,得到一线人员的广泛认同,抗震救灾指挥部专门要求将此要点传达给每一名抗震救灾官兵。

    “海拔高,需要医术更高。”侯世科不停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注重研究新病情,并给伤员建病历,制订治疗方案。某天,藏族小伙子桑巴匆匆跑来告知一个消息:海拔4000多米的蒙子口村,10多名伤员由于山高路险,没有下山治疗,病情急速恶化。

    侯世科脑子里闪过一个不祥的感觉,5年前他在印尼日惹就将这种现象定名为“挤压综合征”:被压的肢体长时间埋在废墟下,会产生“高钾”等毒素,一旦救出,毒素就会迅速遍布全身,导致死亡。在汶川大地震中,他发明了用结扎的方式有效阻止毒素扩散,成功救治了废墟中27名“挤压综合征”伤员。

    在桑巴的带领下,侯世科对村庄20多名伤病员逐一会诊,建立起个人病历档案,他结合高原对血压的影响,将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血液透析”的方法运用于临床救治,10多名危重患者无一出现复发现象。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