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4月23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报道
震后玉树第一家免费餐馆开张

两个北川老板的情怀

本报记者 张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23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4月22日,青海玉树结古镇布西格村,来自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疗队的专家为灾区牧民送药。

    本报记者 陈剑摄

    遇到刘安华是在4月22日的晚饭时分。他挥舞着铁铲搅动着大锅里的“辣子鸡丁”,呛人的辣子味直钻鼻孔。不一会儿,这家帐篷餐馆开始向“需要帮助的人”免费发盒饭。马路边等饭的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群中有藏族老人、小孩、志愿者……

    尽管语言不通,但当藏族老乡吃完香喷喷的米饭,露出笑脸,竖起大拇指时,刘安华内心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

    这或许是这个北川男人这辈子干得最大的一件事。玉树震后第一家餐馆在他的张罗下开张了。

    “看着老乡们天天吃方便面,心里很不是滋味。”刘安华说。他是四川省北川县安昌镇人。一年前,这个36岁的四川男人跑到玉树开了家川菜馆,取名“川味王酒家”。更早些时候,他跟着师傅在玉树当了两年的学徒。

    呆得时间长了,他对玉树有了感情。他自称是“小老百姓”。在这之前,一直为生活奔走。“5·12”地震发生后,他在北川的家毁了。就在原来的旧址上,他贷款重新建了两层小楼。

    2008年11月,他揣着4万元的政府无息贷款和从亲朋那里凑来的钱,重新返回玉树,选址装修了这家“川味王酒家”。

    “想着把借的钱还了。”刘安华说。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他和妻子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快把本钱挣出来了。”但突如其来的玉树大地震把这一切打乱了。他的“川味王酒家”变成了危房。但他现在还来不及想这些。

    震后第5天,同样开川菜馆的四川老乡宁健便找到他,商议挑头开一家餐馆,给受灾的藏族老乡免费做饭。

    “5·12”地震,我们北川是重灾区,全国人民都来支援我们,确实令我感动。其他的我们也不会做,做饭毕竟是我们的专业,我们两家挑这个头,把这个事情做下来。”宁健表示。

    说干就干。他们先找到了玉树县工商局争取帐篷。对方听明白他们的来意,当即表示优先考虑支持。

    接下来,这两个北川男人各想办法,“能利用的都贡献出来”。于是,刘安华跑进裂缝的饭馆,翻出了三冰箱的猪肉,找来了锅;宁健则从经常联系的菜市场购买了蔬菜,想办法弄来了几袋大米。

    4月21日,震后第8天,这家帐篷餐馆正式开张了。一顶帐篷作为伙房,另外两顶里摆放了桌凳,当作临时餐桌供人使用。

    出乎两人意料的是,场面异常火爆。第一天,便有七八百人路过吃饭。

    据宁健统计,第二天,他们又送出了1000盒盒饭。厨师刘安华每天还琢磨着怎样翻新花样菜谱:回锅肉、红烧土豆块、青椒肉丝……这些都曾是他的拿手好菜。

    这家帐篷餐馆已经颇有名气。那些撤退的志愿者队伍把剩下的物资全部留给了他们,又不知道什么人悄悄托义工送来几袋米……

    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但宁健肯定地表示,“花了多少钱,没想那么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直到市场恢复。”

    本报青海玉树4月2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