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4月29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抗震“钢军”打开一条条生命通道

——武警交通部队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纪实
张涛 特约记者 舒春平 温常青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29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青海玉树,三江源头。4月14日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使这里成了八方关注之地。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被誉为“钢军”的武警交通部队闻令而动,一支由经验丰富的机械操作手组成的突击队携带大型机械设备,震后10小时就出现在玉树结古镇的救灾现场: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下搜救出一个个被困群众,在险象环生的塌方体上打开一条条“生命通道”……

    与死神竞速

    “糟糕!地震啦!”14日7时49分正在玉树公路局出差的一支队副政委谢家新和教导员董林立即冲出大楼。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三层的楼房半边已经坍塌,房屋倒塌的声音不绝于耳,四周烟尘弥漫。

    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的谢家新敏感意识到:这场灾难仅凭人力救援远远不够,必须有大型专业机械增援。他果断决定:请求上级派兵增援,命令260公里外正在囊沧县施工的二大队火速开进救人,就近投入救援战斗。

    与此同时,在武警交通指挥部作战值班室里,主任孟洪喜、政委刘学政和11名常委的表情异常凝重。

    “就近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和大型专业机械奔赴玉树结古镇,越快越好!”常委们形成了一致意见,指挥部副主任乔国义带工作组亲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

    在结古镇西杭村,藏族妇女央金的丈夫丹增被埋在废墟里,央金无力营救,悲痛欲绝。教导员董林指挥挖掘机吊开梁板,和官兵们用手刨出一个小洞。在随时可能垮塌的残垣断壁中间,他们十多次冒死爬进废墟,将丹增救出。央金激动地拉着董林的手:“谢谢你们救了我丈夫,你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第一时间打开生命通道

    受地震影响,玉树通往外界的主干线G214线不同程度受损。不断加大的运力,使这条生命通道的承载力达到了极限,随时可能出现瘫痪。官兵们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可是玉树至关重要的一条生命通道,保住这条交通大动脉畅通无阻,是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关键所在!”官兵们24小时不间断值守保通。

    17日,G214线歇武镇段的一座桥梁梁板出现裂缝。高寒缺氧,狂风肆虐,沙尘四起,参加过“5·12”抗震救灾的16名党员干部组成党员突击队抢修。为了让排水涵管连接复位,15年兵龄的江苏籍老兵张林卷起裤脚跳进刺骨的河水中,一干就是6个小时。参加过汶川救灾的邵文生在装载机上连续作业20多个小时,被战友强行拉下驾驶室休息,咕咚咕咚喝了两口水、啃了点方便面,又开始了新的抢险作业。

    一支队支队长张文汉说:“看到救援物资如畅通的血脉般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受灾群众安置点,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科学用兵、精确布阵,既保证了生命通道快速推进,又保证了抢险官兵的生命安全。

    一总队总工程师张文顶在青藏高原征战了29个年头,成功规避了上千次塌方的袭击。抢险中,他不停地穿梭在险工险段,细心观察,精心呵护。

    在部队抢通仲达乡的道路时,张文顶突然感觉到脚底微微一颤,下意识地俯下身子,把耳朵贴在地上倾听,隐隐有沙砾滚落的声音。

    “糟糕!又大塌方了!”经验告诉他,又一场灾难即将来临。他果断通过对讲机命令操作手紧急撤离!

    像这样的科学避险,他们经历了上百次。在一个个抢险工地,身怀绝技的开路先锋智勇双全,在废墟中打通乡村道路24条,加固、搭建桥梁9座,修建通车便道12条。

    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受灾最严重的结古镇扎西科村,90%以上的房屋成为一堆废墟,部队官兵出动20多台(套)专业机械帮助群众拆除危房、抢救财物,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2日上午,玉树重灾区结古镇扎西村大雪飘扬,气温骤降,但藏族村民果尕一家人的心却是暖暖的。在一顶刚搭建完成的保暖帐篷中,她紧紧拉住武警交通一支队副参谋长于晓东的手,眼噙泪水,不停念叨:“共产党好,为我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22日凌晨,一支队副参谋长于晓东听说果尕的父亲和丈夫在地震中受重伤,还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立即带领13名突击队员、携带两台挖掘机火速奔赴现场。

    果尕的父亲被转移到了西宁治疗,丈夫躺在病床上,两个不满5岁的孩子不时哭闹,她家经营的商店也成了一片废墟。官兵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在清理开的废墟中平整出百余平方米的地方,帮果尕搭建起保暖帐篷。看到她家缺少生活用品,官兵们把自己的米面粮油捐了出来。缺少御寒物资,挖掘机手把自己的被褥送到帐篷里。

    灾情发生以来,官兵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帮助受灾群众拆除危房97栋,搭建帐篷78顶,抢救财物价值500多万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