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5月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黄浦江畔 中国风牵手世界潮

本报记者 刘世昕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0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今夜的黄浦江畔,中国风牵手世界潮。在世博会这个大舞台上,古老的华夏文明用它开放的胸怀迎接着世界各民族的灿烂文明,《长江之歌》与《蓝色多瑙河》跨越时空,串起的是世界同欢庆。

    在不到两个小时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中,既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境,又有世界心手相连,大爱无疆的浓情氛围。

    创造中外文化交融场景的首先是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在致辞中,他首先用中文向大家问好。出人意料的是,在接下来的讲话中,他继续使用中文。尽管他讲得不是很流利,一字一字往外蹦,一听就知道是最近一段时间刚刚开始努力练习,但他的真诚情谊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他在整个发言中共使用了汉语、英语、法语3种语言,在赞美中国的成就时,他切换到了中文:“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城市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史无前例的。”

    《相约上海》是文艺演出的第一部分,周华健等3位歌者用“盼你握着我的手”迎接五洲四海的朋友。给他们伴舞的,既有中国的56个民族,又有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舞者。

    在演出的第二部分“江河情缘”,多瑙河与长江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蓝色多瑙河》对中国人来说已经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是一首为世博会而创作的歌曲,并在1873年奥利地世博会上让整个世界为之倾倒。今天,这首歌曲带领现场观众穿越世博会一百多年的历史,当那欢快的曲调响起时,一个半世纪以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显示在现场背景的大屏幕上:电灯、汽车、蒸汽火车、磁悬浮列车、飞机、航天器……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动。

    当音乐切换到融入了《长江之歌》部分段落的《新上海协奏曲》时,100多名中国芭蕾舞演员翩翩起舞,用充满中国元素的现代芭蕾表达着城市的朝气和活力,超大型的阵容象征新时代的上海海纳百川的开放仪容。

    演出的第三部分“世界共襄”展示的是,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美国歌手用爵士乐的节奏欢快地演奏世博会主题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大洋洲来的毛利人歌舞团则用《勇敢的号角》表达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以及面对生活的勇敢与乐观。日本著名歌手谷村新司的一首《星》点燃了现场观众的互动热情,满场的观众拿起荧光棒,随着节奏慢慢挥舞,一时间,整个会场里星星点点。和着那悠扬的旋律,不同肤色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人类情感中温情和细腻的一面,与此前爵士乐和毛利人带来的欢快节奏形成强烈反差。

    很快,舞台上的色彩变成了热情的橙黄色,浓郁的非洲风情跃然台上,强烈的动感音乐震动着全场。数十位来自非洲的歌手激情澎湃、载歌载舞登上舞台。他们唱出的是《一种爱》,表达了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浓烈情感。

    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一曲《今夜无人入眠》将“世界共襄”这个章节推向了高潮。大屏幕画面从田园诗般的美妙欧洲夜景,过渡到黎明日出辉煌灿烂的盛典氛围,强烈的舞台灯光效果营造出来自四方的人们共襄盛举、激动难眠的场面,表达了人们的真挚感情,现场的观众再次举起手中的荧光棒。

    3个不同肤色的家庭飞奔上场,把节目带入了“致世博”环节。孩子们首先发现了彼此,聚拢,拥抱。

    就在这时,从青海玉树来的11岁的代吉文毛和年纪稍幼的江巴才仁登上了舞台。两名藏族孩子顿时牵动了在场观众的心,当舞台上的演员把他们高高托起时,外宾席上几位观众站了起来,竖起了大拇指。

    此时的舞台上响起了名为《致世博》的歌曲,“虽然我们的面容并不同,笑容却相通。”

    本报上海4月30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