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草裙穿警服
在新西兰馆,没有人会想到,那个肩上扛着三颗星,巡逻在新西兰馆的警督阿诺努·乔治(音译)竟然是一名毛利人。
中等个头的阿诺努,除了皮肤接近古铜色,实在与书本里描述的“穿着草裙、住在岩洞里,手持长矛”的“食人族”毛利人,相去甚远。
可只有这个警察站到馆内约一米五高的木雕守护神旁边时,他才看起来像个真正的“毛利人”。
他指着“守护神”绿蓝色的眼睛,向每一个靠近守护神的游客热情地介绍,这对眼睛是整个木雕过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工序,它们是用珍贵的鲍鱼壳做出来的,“看,多亮!多精神!”
说起祖先,他滔滔不绝。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土著居民,早在1000多年前,他们乘坐独木舟离开自己的家乡哈瓦基来到新西兰繁衍生息。今天的毛利人虽然只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4%,但其语言和文化却对新西兰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毛利人真的吃人吗?”参观者好奇地围着他,这个小腹已经微微凸起的中年男人笑了,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说,毛利人已经有200多年不再吃人了,现在“毛利人吃的和城市人一样”。
他说,城市里的“毛利人”在服饰、生活习惯、语言方面已经和新西兰其他普通的民众完全一样。
当然他也会说毛利语,但几十年里,他说“HELLO”的次数,比说“喀哦入哇”(毛利语“你好”的意思)显然要多得多。
高兴时,他也会扭动自己稍显肥胖的身体,跳毛利人组舞、哈帕卡帕。事实上,新西兰所有的警察都会跳,因为在有警界新人加入的欢迎仪式上,资深的警察们要为新同事跳哈帕卡帕,新人在警务培训中也要学习跳哈帕卡帕。
阿诺努自豪地指着肩上的三颗星说,在新西兰,凡是警服上配有肩章的,一定都是可以在外执行任务,抓贼的那种,而不是只坐办公室的文职。
阿诺努说自己的名字也是特殊的,以前,一个家族的毛利人,世世代代就用一个名字,后来,与其他民族交往多了,发现只有一个名字容易产生误会,所以才开始给不同的人取不同的名字。
尽管这是阿诺努第一次来中国,但他对这个东方古国一点也不陌生。在他眼里,上海有点像新西兰的其他海港城市。但他十分向往北京和西安,因为,在新西兰有太多的电视风光片在介绍这两个城市。
他期待着,世博的工作结束后,带着妻子去北京和西安。
可围观的游客,却期待着阿诺努给客人一个鼻吻,像一名“真正的毛利人”一样。
那场面一定是:毛利男子抬起双手,张开双臂,两手轻轻搭上对方双肩,慢慢地,先是鼻尖,后是前额,轻轻地贴靠。鼻尖接触的瞬间,美妙极了!
可谁会是那个幸运的参观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