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的克星
勇者,邓鸿伟,武警特警学院特战大队副队长,上尉警衔,被战友称为“恐怖分子的克星”。
“作为一名军人,绝没有退缩的理由”
今年2月21日,在邓鸿伟带领学员到贡嘎拉山下强化训练68天后,这位健壮敦实的特战尖兵被强烈的高原反应击倒了。
嘴唇干裂、指甲脱落、呼吸困难,邓鸿伟感到犹如灵魂出壳。他本来可以不吃这份“苦头”,出发前,邓鸿伟腰椎间盘突出疼得厉害,院领导劝他不要去了。
“作为一名军人,绝没有退缩的理由。”他毅然选择了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地点。
近年来,面对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邓鸿伟先后撰写了8本教材,编创了军警制爆术、舱内格斗技法、山地搜索战术等10多项战法。他要把高原无人区作为检验成果的战场。
邓鸿伟不光训练拼命,关键时刻还敢于豁出性命。他执行重大危险任务从不带钥匙。“跨出家门,就没打算再迈进家门。”
2007年9月的一天下午,学院值班室接到通报,某重要交通运输场所发现一个黑色皮箱,疑似为不明爆炸物,请求支援。“让我上!”邓鸿伟穿上50多公斤重的排爆服,他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一旦失手,不仅会造成重大国际影响,自己也将性命不保。
邓鸿伟单膝跪地,用电子听音器侦听,“嘀嗒嘀嗒”声让他大吃一惊。他向副手作出有爆炸物的手势,然后打开X光机进行探照。这是一种罕见的爆炸装置,手腕哪怕有一丝抖动,也会发生意外。此时,汗珠顺着邓鸿伟的眉毛滴到排爆面具上,雾蒙蒙一片。最后,邓鸿伟终于艰难地把排爆毯覆盖好,小心翼翼地用排爆杆吊起,一点一点向外挪。
从现场到排爆罐只有20米,但这有可能是邓鸿伟人生的最后征程,他走了整整30分钟。听到排爆罐关闭的声响,战友们终于替他长长松了一口气。
“胸装大爱,关键时刻生命才能为使命燃烧”
“不好了,松树林着火了!”
2009年6月3日中午,一阵急促的呼救声在京郊密云县高岭镇下河村响起。此时,邓鸿伟正带领63名特战队员进行“魔鬼训练”,着火地点离他们的行军路线约有500米远。
“丢掉负重,全力救火!”邓鸿伟一边甩掉身上30多公斤重的弹药箱,一边向着火的树林奔去。
此时,30多棵着火的松树很快将30多亩树林燃成一片。树林紧挨下河村,如不及时扑灭,整个村庄都可能变成火海。首要任务是打开隔离带。邓鸿伟左右开弓,双手全派上了用场。不一会儿,左手指甲抠出了血,他用卫生纸简单一裹继续战斗。一个小时后,终于挖出一条20米长的隔离带。
他来不及歇息,把一瓶矿泉水浇在头上后,挥舞着树枝带头冲进火海。
猛然,风向突变,一个火头向他扑来,邓鸿伟急忙转身躲闪,不料,眼前一黑,一个趔趄摔倒在地,鼻子鲜血直流,20分钟后才恢复知觉。
“胸装大爱,关键时刻生命才能为使命燃烧。”这是邓鸿伟的座右铭,更是他的实际行动。
“即使倒下也要冲锋,我代表祖国出征”
2004年8月,邓鸿伟代表中国特警赴罗马尼亚执教。自诩身手不凡的罗马尼亚宪兵一上场就给邓鸿伟来个“下马威”。
对方派出“神射手”挑战,10发子弹一出手就是48环。邓鸿伟从容镇定,举枪击发,50环。这时,一位身高1.8米以上的彪形大汉来到邓鸿伟面前,猛然一个“扫堂腿”,邓鸿伟闪身躲过。对方突然由拳变爪,直掏邓鸿伟胸口。邓鸿伟侧身移步,一个“别腿涮摔”,又一招“缠臂锁喉”,牢牢将对方制服,引起宪兵队员的齐声欢呼。
剑峰所指,所向披靡。为了这一天,邓鸿伟时刻准备着。练射击,他平均每天消耗子弹200发,使用过的靶纸两个人都抬不动;练搏击,他徒手打穿千层纸,每天与队友对抗上百次;练攀登,他经常不挂保险带,至今保持楼房攀登纪录。一次,在进行破障训练时,他不小心撞在了铝合金窗户上,鲜血流了一脸,迷住了眼睛,他用手一抹,一口气冲到终点。
10多年来,邓鸿伟先后参加了220多场对外军事表演,6次到国外执行任务和执教交流,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