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双星”经典桥段
事实上,美国同处一城的大学间进行橄榄球赛,头天夜里甲校学生潜入乙校校园,悄悄在其拉拉队旗帜上做手脚,致对方在赛场上出丑,诸如此类的“恶搞”,也所在多有。这就如东北“二人转”最顺嘴的台词:“玩儿呗!”
若干年前我曾撰文《母校沙文主义》,批评有的大学校友会为母校排名问题到法院去打官司,“用法律捍卫母校的尊严”的荒唐。因为那已超出了文士雅谑的层次,不好玩儿了。
国内也有校风特别求真务实、从不争半分无用闲气的高校,如原国防科工委所属的那7家。搞飞机大炮的人就是实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曾听南京理工大学的宣传官员坦诚直言:我们7家之间要论实力,哈工大第一,西工大第二,我校基本最末,清清楚楚,没什么好争的。我听了以后肃然起敬!但后来又想,如果都实在到他们7户人家这样,一点气不斗,也很不好玩儿了哈!
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发布大学排名,连续多年,都是哈佛第一,耶鲁第二。总算有一年,耶鲁跃升到第一位,而哈佛降到了第三。耶鲁学生主办的校报在头版头条是这样报道的:
“(引题——)《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终于承认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主标题——)耶鲁第一(副标题——)哈佛连第二都不是”
斗气也斗出了“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我从事报纸采编工作四分之一世纪,没见过比这更精彩的新闻标题。
二
高校合并风起,同处一城的“双星”们被认为最应该合,却也最难合。按说最无所谓、却最较劲的,是合并后使用谁的校名——谁也不愿意把自己名字搞没了。
据说,上级曾推动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合并,当然,南开师生要求保留“南开”,天大师生要求保留“天津”。争持不下,有机灵人解套:就叫“天津南开大学”好啦。于是双方一齐崩溃!
三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都认为自己是原国立中央大学的正宗继承人。两校校友在“维基百科”上进行了多次编辑战,以至“维基百科”站方被逼得跳出来呼吁,“希望双方校友能够更理智地看待校史之争!”
双方完全没有争议的校史部分是这样的:现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再前身是南京大学工学院,再前身是中央大学工学院,而中央大学的前身又叫东南大学!——够绕的吧?麻烦就是这样绕出来的。
网上有南大校友至今仍愤怒于22年前“南京工学院盗用了东南大学的校名”,好有一比:“如果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却偏偏要改名‘沙皇俄国’,俄罗斯该有何感想?”东大校友则严正指出:为什么你们搞校庆时,原中央大学的老校友们都互相搀扶着到我们校园里来转悠?因为这里才是他们当年读书的地方嘛!
这样两所学校如果商量合并的话,会有多么好玩儿,就可想而知了。有两校的学生过后在网上编故事耍贫——南大校友坚持合并后校名不能没有“京”字,东大校友则坚持必须保留“东”字,领导说:那就只能叫“东京大学”喽?——双方雅谑水平虽没有耶鲁的同学那么令人仰止,但也已不辱其“985”高校“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官方定位了。
四
中国高教最奇特的“双星”景观,是“一个校名两家用”——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等,校名之下要加括弧。西安交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也接近于此。
这些学校的校庆日当然是同一天。主管领导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是,每逢其“五”、“十”校庆,他们该去出席哪边的活动?不去哪一边,都会把人得罪死。领导们的应对只能是:把自己撕成两半儿!观这些学校的校庆报道,已形成一个规律——主管领导在校庆日之前三两天视察其中一家,然后在正日子去另一家的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即便如此,也免不了会有些“造越位”、“反越位”的小动作。去年就有一对“双星”校庆,其中一所学校邀请去的记者抢先发稿,晚上被主管机关责令撤回。
关系到招生,关系到就业,关系到经费倾斜,一不小心动作就大了,也可以理解吧。
也有一对极特殊的个案,就是括弧北京和括弧华东两所中国石油大学。两校至今共一个理事会,共一个校友总会,而且据说两家从来互相什么都不争,那是相当的费厄泼赖。其校友工作的第一条原则竟然就叫做:“一个母校一个家”!
两校“友谊地久天长”的原因,据括弧华东的领导讲,其杨光华老校长(现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的爸爸)功不可没。家有一老,校有一宝。杨光华是1953年创校的元老,又曾分别在两校主政各十余年,压得住阵脚。他不喜欢闹分裂,就谁也分裂不了。老人家虽然前几年去世了,但其创立的“一个母校一个家”传统已坚不可摧。何况,现任的括弧北京的书记和校长,又都是括弧华东的正宗本科弟子,两家又怎么可能争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