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5月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青校园

大学“双星”经典桥段

刘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0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讲段子之前,首先说一下我对“双星”较劲的认识。一句话,它基本上属于精力过剩,吃饱了撑的。校友忠于母校,如同球迷忠于自己拥戴的球队,感情非常真挚,却没有多少道理好讲。可以由此添乐,不可以由此添仇。

    事实上,美国同处一城的大学间进行橄榄球赛,头天夜里甲校学生潜入乙校校园,悄悄在其拉拉队旗帜上做手脚,致对方在赛场上出丑,诸如此类的“恶搞”,也所在多有。这就如东北“二人转”最顺嘴的台词:“玩儿呗!”

    若干年前我曾撰文《母校沙文主义》,批评有的大学校友会为母校排名问题到法院去打官司,“用法律捍卫母校的尊严”的荒唐。因为那已超出了文士雅谑的层次,不好玩儿了。

    国内也有校风特别求真务实、从不争半分无用闲气的高校,如原国防科工委所属的那7家。搞飞机大炮的人就是实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曾听南京理工大学的宣传官员坦诚直言:我们7家之间要论实力,哈工大第一,西工大第二,我校基本最末,清清楚楚,没什么好争的。我听了以后肃然起敬!但后来又想,如果都实在到他们7户人家这样,一点气不斗,也很不好玩儿了哈!

    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发布大学排名,连续多年,都是哈佛第一,耶鲁第二。总算有一年,耶鲁跃升到第一位,而哈佛降到了第三。耶鲁学生主办的校报在头版头条是这样报道的:

    “(引题——)《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终于承认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主标题——)耶鲁第一(副标题——)哈佛连第二都不是”

    斗气也斗出了“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我从事报纸采编工作四分之一世纪,没见过比这更精彩的新闻标题。

    二

    高校合并风起,同处一城的“双星”们被认为最应该合,却也最难合。按说最无所谓、却最较劲的,是合并后使用谁的校名——谁也不愿意把自己名字搞没了。

    据说,上级曾推动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合并,当然,南开师生要求保留“南开”,天大师生要求保留“天津”。争持不下,有机灵人解套:就叫“天津南开大学”好啦。于是双方一齐崩溃!

    三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都认为自己是原国立中央大学的正宗继承人。两校校友在“维基百科”上进行了多次编辑战,以至“维基百科”站方被逼得跳出来呼吁,“希望双方校友能够更理智地看待校史之争!”

    双方完全没有争议的校史部分是这样的:现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再前身是南京大学工学院,再前身是中央大学工学院,而中央大学的前身又叫东南大学!——够绕的吧?麻烦就是这样绕出来的。

    网上有南大校友至今仍愤怒于22年前“南京工学院盗用了东南大学的校名”,好有一比:“如果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却偏偏要改名‘沙皇俄国’,俄罗斯该有何感想?”东大校友则严正指出:为什么你们搞校庆时,原中央大学的老校友们都互相搀扶着到我们校园里来转悠?因为这里才是他们当年读书的地方嘛!

    这样两所学校如果商量合并的话,会有多么好玩儿,就可想而知了。有两校的学生过后在网上编故事耍贫——南大校友坚持合并后校名不能没有“京”字,东大校友则坚持必须保留“东”字,领导说:那就只能叫“东京大学”喽?——双方雅谑水平虽没有耶鲁的同学那么令人仰止,但也已不辱其“985”高校“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官方定位了。

    四

    中国高教最奇特的“双星”景观,是“一个校名两家用”——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等,校名之下要加括弧。西安交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也接近于此。

    这些学校的校庆日当然是同一天。主管领导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是,每逢其“五”、“十”校庆,他们该去出席哪边的活动?不去哪一边,都会把人得罪死。领导们的应对只能是:把自己撕成两半儿!观这些学校的校庆报道,已形成一个规律——主管领导在校庆日之前三两天视察其中一家,然后在正日子去另一家的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即便如此,也免不了会有些“造越位”、“反越位”的小动作。去年就有一对“双星”校庆,其中一所学校邀请去的记者抢先发稿,晚上被主管机关责令撤回。

    关系到招生,关系到就业,关系到经费倾斜,一不小心动作就大了,也可以理解吧。

    也有一对极特殊的个案,就是括弧北京和括弧华东两所中国石油大学。两校至今共一个理事会,共一个校友总会,而且据说两家从来互相什么都不争,那是相当的费厄泼赖。其校友工作的第一条原则竟然就叫做:“一个母校一个家”!

    两校“友谊地久天长”的原因,据括弧华东的领导讲,其杨光华老校长(现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的爸爸)功不可没。家有一老,校有一宝。杨光华是1953年创校的元老,又曾分别在两校主政各十余年,压得住阵脚。他不喜欢闹分裂,就谁也分裂不了。老人家虽然前几年去世了,但其创立的“一个母校一个家”传统已坚不可摧。何况,现任的括弧北京的书记和校长,又都是括弧华东的正宗本科弟子,两家又怎么可能争得起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