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鲜血谱写见义勇为正气歌
“平日里,父亲经常教导我,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挺身而出。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会一直鼓舞我。”提及父亲的义举,于葆林的儿子于智颖感伤又自豪。
去年4月18日下午4时,南京市白下区常府街边,一名歹徒持刀抢劫了刚从银行提取两万元现金的梁女士,夺路而逃。“抢钱啦!抢钱啦!”一阵叫喊声让途经此地的于葆林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72岁的老人张定华骑车路过此处,迎面遇到歹徒,一边高喊“截住他,是抢包的,快打110”,一边骑车追堵了四五十米。在于葆林和张定华的围追堵截下,歹徒终被制服。
然而,正在大家报警的时候,另一名歹徒混入人群,用匕首先后捅向梁女士、于葆林和张定华,于葆林当即倒地。3人立即被送往医院救治。张定华后背被刺出一个5厘米深、6厘米宽的刀口,经抢救后脱离危险。于葆林却因伤及肝脏失血过多,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老于是个热心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社区看到有人偷自行车,就大声喝止,没追上小偷,把小偷留下的作案工具交到了派出所。”于葆林的邻居刘某说,他平时还经常给小区的花花草草浇水、清理楼道,邻居要是有需要,他二话不说随叫随到。
在单位领导眼中,于葆林是个“工作勤恳”的员工。于葆林生前是南京某机械公司的五金仓库保管员。公司工会主席朱京玉说:“于葆林每天要和上千种零件打交道,负责将它们分类、登记、发出和保管,无一差错。他为人忠厚、宽容,从不与人争执,公司多次组织慈善捐款,他都是第一个捐。”
年逾古稀的张定华,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谈到见义勇为的经历,老人说:“我平时就爱‘多管闲事’,好打抱不平,在马路上看到行人踩踏草坪、闯红灯,我就要上去管一管,有的人有些事做得不对,大家要是都不管,这个社会就要倒退,而遇到自己能做的事要是不做,我就会后悔一辈子。”
在听说老人的义举后,与张定华共事多年的朋友先是惊讶,继而释然。他远在天津的徒弟杨平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同事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里猛地揪了一下,这么大年纪的人,做这个事,真的很危险,但仔细一想也不意外,他平时就很热心,有正义感。”
杨平说,张定华也是个“豁达磊落、精益求精的人”。上世纪70年代,他就成了厂里第一个八级车工。可在提工资时,他却主动把机会让给别人。2005年,张定华夫妇向一对同患癌症的父子一次性捐出1000元。当时,老俩口一个月的退休金只有1200元。
回想起张定华昏迷时面色惨白的样子,妻子李光荣至今仍心有余悸。“但是下次他要是看到类似的情况,肯定还会这样做,他忍不住。”她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