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5月1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周刊

生活在“世博”的天空下

本报记者 王晶晶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1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上海世博园里,聚集在范思哲礼服边的观众为充满创意的意大利馆惊叹。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

    即使不在上海、远离世博园,你也生活在“世博会”的巨大议题中。不要说电视和报纸,即使坐在北京的出租车里,也能听到车载收音机正介绍花车巡游的线路;打开各大网站的微博,“世博会”三个字也登上了热门话题榜。

    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里,造型迥异的场馆、闪烁着的高科技球幕、头上插满各国国旗的大叔以及偶尔出现的“大人物”,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日日浮现却微不足道的平凡表情和小智慧。“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幌子,其实2012年所有场馆可以合体,组成诺亚方舟。”一位网友这样说。

    即使还没去过世博园,你也能知道从哪个安检口进园最有可能拿到中国馆的预约券、去瑞典馆最好别穿裙子因为那里的楼梯是透明的。自世博园试运行开始后,各种游园攻略就已经在网上各论坛流传。“试运行两天15个馆”、“开园日11小时10个馆”、“指定日第三天10小时8个馆”、“非指定日12小时13个馆”……这些攻略都在用数量相互比拼“超强”的称号。“你去了几个馆”几乎成为参观者之间的一句接头暗号。

    与此同时,“敲章族”也诞生了。据《新快报》报道,自5月1日世博护照开始售卖后,园内游客分流出“护照一族”,他们手里捏着红、蓝色护照本,神情匆匆,永远从一馆疾奔另一馆。还有温州游客携友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不同区域,持数本护照一次盖好,提高效率。而对于那些排队过长的热门馆,有的观众索性越过人群直接找到门口的工作人员,隔着围栏递上护照,即使进不去,也要“到此一游”。

    “世博护照‘利用’了人总有搜集齐一样东西的心理。”上海观众吴小姐说,她每进一个馆就开始找敲章的地方。“我准备接下来多去几次,争取把所有的章都敲到,顺便补一下去了没敲章的摩洛哥和尼泊尔。这是一种成就感的体现,而且觉得能留下点实质性的印迹。就好像以前吃东西集卡片玩具一样。”

    世博护照的生意也做到了淘宝网上。一家店铺专门为“不能亲自来上海参观世博会,或者没有时间精力排队等候的朋友提供(代购和代敲印证服务,使您轻松游玩且不需排队等候签章)收取服务费”。卖家还贴心地提醒:护照4种只是颜色不同,里面是一样的,所以每个人收藏一本就可以,一本敲满可以敲40多个国家大约50多个印章。有1个场馆截至5月7号还没有开放,还有两个国家暂时没有图章。盖满一本护照的价格是280元。

    那些没来得及买到世博护照的游客,干脆把章盖在了问讯处发放的世博园区地图上。这份地图能发挥的作用还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折成帽子戴在头上遮阳。一位来自匈牙利的游客发现地图上根本没有英文标识,他忍不住抱怨,“我只能拿它当帽子”。

    面对烈日和人潮,自娱自乐的还有园区里的志愿者。

    有人在为世博服务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分浪漫。网友“kongfusoul”在复旦日月光华BBS世博版上帮好友发帖求助:“他遇到了她,在A区正对土库曼斯坦馆,右边是正在施工的阿联酋馆,左边是亚洲广场的那组预约机。没想到到了双休日的两天,那里的志愿者换人了,而他也被派到闸机口发放中国馆预约券。他想找到她。”

    这些身穿白绿色志愿者服的大学生们称自己为“小白菜”。有人还在“人人网”上模仿《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篇《做志愿者的小女孩》:“她又给很多人指路。终于又有个老奶奶,道了一声谢。谢声回荡在园区里,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场馆里。房内置有各种有趣的设施,摆着精致的展览品和食物,各个国家的各种美食正冒着香气。原先只能不停地干着活,一到交接班的时候就必须离开园区,对于世博会有趣的地方根本没有好好体验,这个辛苦的小女孩准备趁此机会进一步了解场馆内的各种奇妙之处。这时候,道谢声又消散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媒体不仅要引导观众文明观博,现在还多了另一项任务,理性观博。面对世博“庙会化”的倾向,原驻法大使吴建民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嘉年华消费的是人们当下的情绪,High过了就完了,而世博会要管未来50年的事。

    但对于最普通的观众来说,世博会是否“庙会化”了,是否变味成“嘉年华”,也许并不重要。“要看麽就看大国家”“小国家也要排这么长的队?”试运营期间,一位阿姨看了一眼阿尔及利亚馆外的长队,扭头就走。而每天都在欧洲片区上班的工头刘大哥则认为这些场馆都“没什么可看的”,他似乎更喜欢利用自己小小的特权让朋友省去排队的时间,“不错吧”,他指着德国馆里的管线说——这是他们和德国公司联合负责的。

    不管怎样,世界已向这些最普通的人扑面而来。在世博园里,有人走破了脚,还有一位日本记者走破了两双袜子,虽然在这里从“亚洲”到“欧洲”的车程也就不过十分钟。一位每天穿梭在“亚洲欧洲还有非洲”的园区巴士司机这样回答一位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的游客:“这车不到欧洲,到‘欧洲片区’,去欧洲你得办签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