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5月1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地方政府爱举债,人大监督缺心眼

严辉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1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日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分别公布1~4月的财政收支和税收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4月,地方本级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中央本级收入,加上通胀风险预期,可能影响未来财收,地方债务风险或加剧。(中国经济网5月13日)

    专家分析称,造成地方债务风险加剧除了财政税收体制的原因外,地方政府的举债无度也是一个重要诱因。

    对于地方的财政收支,同级人大常委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具有审议和否决的权利。不过,人大对于财政报告的审议,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失之粗疏。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更是党政领导拍脑袋决策的多,人大监督和审议难觅踪影。

    地方政府举债眼下似乎已是势所必至,比如民生领域,义务教育、卫生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比例日增;财政供给人员待遇逐年上涨,因为政绩工程和党政机关运转的需要,还有随时增加的不可预见性支出等。政府钱袋有限,而“过日子”又形势逼人,想不举债恐怕都难。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室主任赵全厚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调查情况看,西部地区的地方债务远小于东部沿海地区,还债压力小于东部。东部债务多,主要是近些年不断开发建设的园区计划、开发区计划和新城开发计划等。换言之,东部地区招商引资金力度大,政府举债投入也多。可见,政府举债现在又有一个好借口:招商引资,一切为了引进项目,政府媚商冲动已无法自制。不仅在规费、税收等预期收入上随意予以减免,常常还要拿出大笔资金进行先期投入。如在开发园区的配套投入、项目“N通一平”的工程,甚至还有为了竞争所谓大项目,地方政府不惜亮出最后底牌,承诺在拆迁补偿费、土地征用费方面作出让步。这些常见招数频繁使用,不仅透支了地方政府信用,而且已使地方政府陷入引进项目越多、政府举债越大的怪圈。

    在现行地方治理架构下,抑制地方政府举债,除了人大履责,尚无其他良方。实际上,有迹象表明,提交给地方人大审议的财政报告,除了宏大诱人的增长数目字和笼统的财政支出项目外,大多数并不能也不愿真实反映地方政府的举债情况。一是对既有债务大窟窿长期避而不谈;二是在年度财政运行过程中,地方党政领导随机拍板继续举债,也总能竭力避开人大方面的辖制。可见,遏制地方政府举债冲动,地方人大还应多长个心眼儿,严格依照相关法规要求,把政府举债情况纳入财政报告的审议范围,在人大会休会期间尤其应把政府举债行为纳入动态性日常监管范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