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5月1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周刊
学习成才·每周一星

“草根发明家”与环保小汽车

袁战鸿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1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个头不高、眼睛不大、其貌不扬,在设计出国内外首辆节能环保小汽车之前,除了亲朋好友和身边战友,几乎没人知道新疆军区某师防化营士官张卫锋的名字,也很难把他和“发明家”联系在一起。

    2002年冬天,高中毕业的张卫锋同其他农家孩子一样,满怀美好憧憬走进绿色军营。到部队后,原想学一门技术的他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一名防化兵。2005年,还是第三年兵的张卫锋,听到全国各地都在提倡节能环保。当时他就在想:如果让小汽车告别燃油、烧气历史,那么就不会再产生难闻的气体,还能起到节能和环保的双重效果。

    看到街道上来来往往的电动摩托车,他发现这些车虽然不需要燃油,也达到了环保要求,但是并不节能。它们需要通过交流电及时充电,否则寸步难行。一向爱琢磨的张卫锋瞅着飞驰而过的电动车高速转动的车轮时,脑子里灵光一闪:“既然电能可以转化为动能,那么动能也可以转化成电能,如此反复,通过动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新一代小汽车完全可以不用燃油、烧气,靠自发电就能一直跑下去!”想到这里,他萌发了设计新型节能环保小汽车的冲动。

    现实生活中“想到”与“做到”之间,不仅仅是一字之差那么简单。为了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张卫锋遇到的困难接踵而至。要想设计出一款全新的节能环保小汽车,首先必须懂得车体构造和汽车工作原理。而在农村长大的张卫锋不但参军前没有开过车,就连入伍后接触汽车的机会也不多。

    “世界发明家爱迪生也不过上了3个月的小学,论文凭他连小学毕业都算不上,可他却拥有2000多项重大发明。再说了,我不会可以学,我不懂可以问呀!”他不顾战友们的良言相劝,自费订阅来《汽车之友》、《汽车博览》、《车辆通用》等10余套汽车专业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究起车体构造和工作原理来。

    一个问题虽然迎刃而解,但是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要让传统的小汽车告别燃油、烧气历史,必须得让小汽车自己发电才行。这就要具备一定的电工知识。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对于一点电工基础知识都没有的张卫锋来说,确实难为了他。

    为进一步弄清小汽车的工作电路,他翻箱倒柜找来一些电工知识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遇到实在搞不懂的部分,就利用探亲休假时间跑到大型修理厂和汽车院校虚心向专家教授请教。看到一身军装的张卫锋从很远的新疆赶来,加上既诚恳又憨厚,几名专家教授深受感动,都竭尽所能为他释疑解惑。回到部队后,他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电工知识。

    2007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刻苦钻研,他终于用铅笔勾画出了理想中的节能环保小汽车的车体外形和工作电路草图。

    此时,张卫锋清楚地知道申请国家专利是件很严肃的事,他那几张只有自己能够看得懂的草图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把这些铅笔勾画出的草图用制式的图纸反映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他一有空闲时间就钻进电脑房,边学边画,画了擦,擦了又画。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修改了多少遍,最后终于使用画图工具像模像样地在电脑上设计出漂亮的小汽车轮廓图和工作电路图。然而好看未必就好用,真金还要经得住火炼才行。除了设计方案、车体样图以外,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论证节能环保小汽车的工作电路图相关技术参数是否可行。因为这关系到电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以及小汽车能否正常工作的问题。2007年年底,他拿出自己积攒的两万多元工资聘请了一位专家对所有技术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

    两个月后,张卫锋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他设计出的节能环保小汽车所有技术参数都顺利通过论证。

    2009年6月10日,是张卫锋终生难忘的日子,他通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巨大成功——由他设计出的国内外首辆节能环保小汽车经过国家专利局10个月的技术论证与审核后,顺利通过审批。他不敢想象,今后的小汽车历史也许将由他这个军中无名小卒来改写。

    他设计出的这款新型节能环保小汽车,充分运用了电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原理,靠车顶和车窗上的太阳能玻璃电板以及4个转动的车轮分别发电并储存到相应的蓄电池中,经过特殊变压后带动发动机工作,从而完成电能到动能的转变。发动机在带动车轮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又一次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循环工作,既无能耗,又无污染。而且,该车理论时速高达160公里,是一种发展潜力很大的军民两用技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悉,这项新技术不但填补了我国汽车研究史的空白,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