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5月15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玉树抗震救灾英雄谱

为“救命神鹰”照亮“天路”

——记空军玉树巴塘机场夜航保障小分队
肖海洪 文建权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15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命令你连应急助航灯光车一台,立即赴玉树参加抗震救灾。”4月14日15时50分,正在机场担负飞行保障任务的成空某部警场连连长李崇林接到紧急通知。

    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后,玉树巴塘机场成为空运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转运重伤员的“桥头堡”。然而,机场投入运营不到一年,配套设施简单,没有夜航保障设备,难以满足实施空中紧急大救援的需要。为确保空中救援通道24小时畅通,空军从广空、成空和空军直属某部紧急抽调17名官兵、3台应急助航灯光车,组成夜航保障小分队奔赴玉树。

    灾情救援刻不容缓。李崇林迅速集合人员、挑选骨干、规整物资、准备给养,研究拟制高原机场夜航保障预案。他们从灯光班、消防班和养场班遴选出6名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过硬的党员执行这次抗震救灾任务。大家立即行动,分头检查灯光车轮胎、油料、底盘和应急灯,准备器材、零部件和各种配件。40分钟后,一切准备就绪,他们携带装备赶往机场。

    17时,7名官兵携带装备踏上伊尔-76运输机,从成都太平寺机场紧急起飞。20时10分,飞机降落在余震不断的玉树巴塘机场。他们成为空军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地面部队。

    当时的情景让官兵心急如焚:天黑之前不把灯光设施架设调试好,飞机当晚就无法起降,灾区急需的救援队伍和救灾物资空运不进来,大批危重伤员当天也转运不出去。黄金72小时需要争分夺秒。玉树巴塘机场的夜航灯光,就是灾区人民的生命之灯。

    他们忘了连续奔波的疲惫,顾不上喝口水、啃口方便面,马上联系机场指挥部,调阅机场平面图,研究制定灯光保障措施,并立即开始布设灯光。一盏、两盏、三盏……24分钟后,138盏红、黄、白、绿、蓝5种颜色的应急灯,根据布灯地段的不同位置,毫无偏差地放置到机场跑道的预定路线上,发出明亮的光芒。

    22时32分,空军一架担负救援任务的伊尔-76运输机,在滑行道两端黄灯和主跑道两侧白灯的引导下,呼啸升空。

    玉树巴塘机场海拔3905米,大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至60%。在高原机场布设助航灯光设备,夜航保障小分队官兵不仅要与死神争时间、抢速度,还要经受严重高原反应的考验。

    空中生命大救援开始后,空军最晚降落玉树机场的飞机是凌晨2时38分,最早起飞的救援飞机是凌晨4时。“为了让飞行员及早发现跑道,后来我们每天要在3800米跑道上布设240盏灯。”空军直属某部参谋李鹏说。每天夜航结束后,他们要把全部助航灯光设备收回进行维护充电,有时凌晨4时收完灯,早上6时就要全部布设完毕,睡眠不足两小时。

    助航灯光设备的布设,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机场跑道两侧的应急灯必须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由于应急灯是应急助航设备,无法固定,只能依靠自身重量稳定在机场跑道上。玉树地区天气多变,经常是雨雪交加、风沙漫天,有时助航灯光设备刚刚布好就被吹倒,甚至刮到跑道上,影响飞行安全。为保障救援飞机安全顺利起降,保障小分队每天派出1名司机和两名灯光手全天巡查助航灯光设备工作状态,应急灯发生故障或被风吹移位后,他们就要奔跑过去,迅速将灯光设备进行归位和更换,经常是一步一喘,上气不接下气,半天缓不过劲来。

    救灾任务开展以来,夜航保障小分队视人民利益高于天、视使命责任重于山,以自身特有的优势,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被誉为“救命神鹰”的空军运输机部队筑起飞赴玉树的“空中绿色通道”,点燃了灾区群众生命的希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