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事件或将使泰国的和解之门再次关闭
分析人士指出,卡迪亚中枪事件令持续40余天的泰国乱局再添变数,和解之门或再次关闭。
军方部署狙击手实弹射击
泰国总理阿披实的政府原先已和“红衫军”达成初步协议,预定9月解散国会下议院,11月14日举行选举,但后来“红衫军”领导人内部出现分歧,拒绝结束示威,协议破裂,阿披实12日收回成命。
曼谷时间13日傍晚6时,泰国安全部队按原定计划出动3.2万名军人、约120辆装甲车,封锁了红衫军在曼谷的大本营拉差巴颂附近的3条主要道路,将红衫军集会地团团包围,只许人自由出,不让人自由进。
紧急状态公共管理中心发言人讪森当晚表示,泰国政府相信有恐怖分子混杂在示威者中间,因而调派狙击手部署在附近。讪森表示,士兵获授权使用实弹示警、自卫或射杀武装恐怖分子,决不手软。
与此同时,从曼谷时间13日晚6时起,政府切断“红衫军”集会地点水电供应、电话信号,公共交通一律暂停,商铺和银行提早关门,疏散员工,政府则下令医护中心戒备。
大约在傍晚6时58分,“红衫军”营地之后传出一连串枪声和爆炸声。据目击者称,当时“红衫军”军事顾问、被称为“红司令”的卡迪亚正在集会地靠近沙拉甸的路口接受一名记者访问,两人相距不到1米,突然一声巨响,卡迪亚头部中弹,血流如注,当场倒地。卡迪亚随即被紧急送往曼谷华侨医院抢救。
泰国医疗救助中心13日稍晚些时候证实,卡迪亚右边太阳穴中枪,医生为其进行了开颅手术,将子弹头取出,目前仍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生命垂危。卡迪亚副手指控行凶者是军方狙击手。
据泰国媒体报道,当晚的暴力冲突,至少造成21人受伤,1名25岁男子因眼部中弹当场死亡。
“红司令”反对和解,扬言发动内战
中枪的“红衫军”军事顾问、陆军少将卡迪亚曾立过军功,被喻为人民英雄。现年59岁的他是前总理他信的忠实支持者,一直把保护“红衫军”视为己任,是“红衫军”的谋略家和军事家,别号“红司令”。
在泰国政府及武装力量看来,卡迪亚是个不折不扣的“恐怖分子”。他被指控建立准军事部队,涉嫌组织策划“红衫军”参与的20多起榴弹袭击事件,导致100多人受伤。更有人指称,在4月10日的流血冲突中,针对军方的神秘黑衣枪手,就是由卡迪亚训练的。
今年1月,卡迪亚被陆军停职,后来更被政府通缉。尽管已被军方停职,司法上也还是逃犯,但卡迪亚一直自由进出“红衫军”的集会示威区,负责保安任务,军警从未采取拘捕行动。卡迪亚虽然在“红衫军”中极受欢迎,但“红衫军”的核心领袖都与他保持距离。
5月初,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卡迪亚否认策划了流血冲突和训练黑衣枪手。他说:“我的目标是将‘红衫军’的抗议运动转为全面内战,以推翻泰国贵族与官僚精英结成的联盟,他们操纵了国家的民主。”
此前,阿披实就结束泰国乱局提出新和解协议后,“红衫军”部分领导人,如资深政治家维拉等人积极响应。然而,卡迪亚坚决反对和解协议,还指责其他“红衫军”领导人收受了政府贿赂。他坚称自己独立于主流“红衫军”运动,并发誓要坚守戒备森严的营地,直到阿披实立即解散议会为止。
在中弹前接受法新社采访时,卡迪亚也不讳言他鼓励“红衫军”拒绝当局提出的妥协方案。分析人士指出,卡迪亚的强硬立场只会令泰国政局恶化。
泰政局引关注,东盟或当“调解员”
卡迪亚中枪是否将标志着清除“红衫军”盘踞商业区域的行动全面展开,目前尚不得而知,也不清楚军队或警察是否会为枪击事件负责。
据泰国詹氏防卫信息公司安全顾问戴维斯分析:“他们(政府)企图除去‘红衫军’之首,在其内部引发混乱,并借此向其领导层发出信息,如果他们不想谈判,可以预计有极端后果。”
然而,在13日晚的暴力冲突发生后,“红衫军”领导人乍都蓬强硬表示,阿披实收回大选的提议,显示他无诚意和解。即使当局断水断电,但“红衫军”有自己的发电机,超过两万人将继续集会,“我们准备好与阿披实最后一战,我们会赤手空拳对抗装甲车,每一个路障的示威者已准备就绪”。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在阿披实面前的选择越来越少。人们普遍相信,警方认同抗议者的许多关切,而军方似乎愿意采取遏制行动,但无意挑起血腥冲突。而在军方镇压威胁的持续刺激下,抗议支持者纷纷涌向主要抗议地点,使一场原本已显示长期疲劳迹象的集会再现活力。原本有望迎来和平转机的泰国政局,前景再次蒙上阴影。有分析人士指出:“卡迪亚中弹一旦死亡,或许泰国乱局的和解之门短期内也将关闭。”
随着泰国军警与“红衫军”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泰国局势也引起了东盟各国的强烈关注。东盟轮职主席国越南已向泰国总理阿披实表示,泰国政局稳定是区内邻国的“共同利益”。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指出,越南就泰国乱局表态,显示东盟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传统正在放宽,不排除会进一步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泰国局势。
东南亚地区人权组织“亚洲论坛”执行总监叶瑞生也表示,在应对泰国局势问题上,东盟应做得更多。他说,目前没有机制应对成员国内部危机,但泰国和缅甸的情况显示已有设立相关机制的需要,东盟“至少可以扮演调解员的角色”。
本报北京5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