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5月1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学·法治社会

找老师的破绽太容易

袁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1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今天看到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应试魔咒逼出的孤独自学路》,谈一名家长宋女士和她的孩子是怎么被应试教育逼着从义务教育出走,凭自我能力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心路历程,让我这个当了20多年数学老师的人内心五味杂陈。

    宋女士很了不起,凭个人努力带出了如此优秀的女儿,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一位受过良好教育,有独立思想的职业女性为了孩子成长,放弃了个人的兴趣和职业生涯。

    我想说,如果宋女士更了解老师一点,更理解女儿的老师一点,也许可以少付出一些,女儿仍会有另一个精彩人生。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孩子的一对翅膀。

    诚如宋女士所说,老师对着的是成排的秧苗,一片田;家长面对的是实验室里的独株。管理方式不同浇灌方式也有很多差异。

    宋女士女儿很遗憾地碰到了一个教育观念“落后”的老师,动辄让孩子反复抄写,机械记忆。时间浪费了,却不能用来练琴,参加数学训练。

    而且女儿不服,一句你不是好老师,把她和数学老师的关系彻底搞坏,造成最终孩子离开校园的糟糕记忆。

    作为成人,在我们的印象中有多少糟糕的记忆?公务员抱怨不停加班做琐碎无用的工作,没时间打球读书保养身心;白领埋怨老板经常半夜电话谈业务,稍有不慎就要挨骂;老板背后大骂客户,花钱陪他吃喝玩乐,却出尔反尔不签合同……我们遇到过多少直接影响生活前途的蠢人,被强迫着做了多少浪费生命的无聊事?但我们勉其难而为之。

    我不知那个数学老师是否真会跟一个孩子计较,但即使老师真为此生气了,做家长的也完全可以从中调和化解矛盾。哪个老师不爱成绩好的学生?特别是这个女孩还有数学天赋。我估计,老师对女儿的不满,主要是出于管理方面的考虑,一个班级四五十人,出了一个只上半天课的,会打破一些规章制度,易让其他孩子心浮气躁。

    耕种成排秧苗的老师,管理方式难免会粗放一些、严厉一些。而不少家长掌握了足够丰富的教育理念,也有一整套西方的或者自己研究出来的套路,所以很容易就能发现当下学校教育中的破绽。

    但集体教育也有它不可替代的好处。

    每个孩子身边都有几十个其他人,别人获得奖励或者惩罚,顺利或者挫折对其都是参照,其中的合作、竞争、游戏的快乐,我们成人难以完全体会。在这个独生子女众多的时代,同窗关系,更值得珍惜。

    钱学森的父亲是中华民国教育部官员,世代书香,家族有水平很高的学堂。但他却让孩子上正规学校,因为他看到了集体教育的好处。

    据蒋英回忆,独生子钱学森非常霸道。蒋家五朵金花,蒋英排行老三,便被过继给了钱学森的父亲当女儿。

    当时的钱学森十二三岁,在家独惯了,蛮不讲理动不动就抢玩具欺负妹妹。蒋英天天以泪洗面,最终逃回了亲生父母家。

    但十几年后他们再相逢,钱学森已经彻底改变了。后来的人生,他不仅爱护尊重蒋英,而且善于与人合作,他手下的硕士生博士生都得到了他的关照与提携。

    每个孩子成长,都会遇到与人相处的艰涩期,学会忍耐学会理解,慢慢就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而在关键时刻退缩、逃跑,以后就要加倍付出,来弥补整个过程给她带来的伤害。

    有句歌词“我们在河两岸,永隔一江水”。家长和老师中间的这道水就是孩子,双方都爱他们想为他们好,为什么一定要在河两岸,向不同的方向用力?我想,宋女士如果能和老师达成理解,她和女儿的人生会更轻松一点更愉快一点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