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面子在隐秘的地下
其实,内衣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最能表达真相。借这个女孩的聪明视角,我们不妨将话题由“宜嫁”切换到“宜居”。近期,南方媒体的关键词是“水浸街”,尤以广州突出,下场暴雨就浸一回,难怪当地市民开涮说该改为“广洲”了。紧靠广州的江门同样连遭暴雨,却没出现“水浸街”的现象。江门市市长王南健向记者解析了个中原因:我们今年开始把大量财力投入看不见的地下工程。我们没搞“穿衣戴帽”,不是说“穿衣戴帽”不好,而是有限的钱要用于解决市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南方都市报》5月17日)
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男人,地下工程便是其最隐秘的“底裤”,有的城市宁可外衣朴素点,也绝不轻视切肤之衣;有的城市则重视不够,改善“底裤”的丁点钱也要变成外衣装饰。结果,前者下大暴雨也没水浸黑点,百姓十分满意;后者雨稍大一点,市民就要卷裤脚脱鞋袜。
这里特别要说说“重灾区”广州,水浸黑点高达44个!与之很不相称的是,该市正斥巨资搞“穿衣戴帽”工程。当然,该工程是申办亚运会的需要,该市也斥资9亿元改造地下工程,水浸黑点已减少半数以上。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大都市,年年暴雨年年浸,现任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前任留下“积重难返”的病症,这应是不争事实,也是所有城市决策者需要吸取的教训。
像江门市那样把大量财力投入看不见的地下工程,用于解决市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太需要相当的智慧与胆识,只要有一颗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心足矣。相当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只顾地上“面子光”,不问地下“堵得慌”。地上绿化、硬化、亮化、香化,甚至路面都铺上大理石了,可地下管涵闸阀能将就就将就,结果留下破洞百出的“底裤”,老天时不时地让其出洋相。
是否愿意把有限的建设资金用于“地下”,是城市决策者发展观、政绩观、民生观的集中体现。仅从地下工程这个“底裤”上,便可窥知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共福利、幸福指数和宜居程度,也就有了去留的抉择依据——不嫁底裤上有破洞的男人,不住下雨即浸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