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5月20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调查

龙芯负责人胡伟武:中国现在是有志青年最好的发展平台

本报记者 黄冲 实习生 胡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20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我看到很多年轻人,资质才智都非常好,却没有成为国家栋梁,因为他们只做‘局部优化’,为眼前的一点儿得失跳来跳去,耐不住寂寞。而龙芯团队有个共识:最优秀的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胡伟武,“龙芯”项目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工业博览会中的龙芯CPU展台。

    高育文摄(资料图片)

    5月12日,微软诉东莞市动感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侵权案开庭。业界人士估计,若这家网吧败诉,整个东莞网吧行业或将面对支付亿元版权费的局面,最终将有1/4到1/3的网吧面临倒闭。

    微软的“硬气”也让更多人再次感受到国产软件急需自强。有人提出,如果国产操作系统软件厂商能够抗衡微软,无论是对网吧等企业,还是对民族软件厂商,都将是双赢。

    这也正是“龙芯”项目组负责人胡伟武十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1968年生于浙江永康的胡伟武,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说:“我们不能总按照人家的游戏规则来玩儿。到2020年,我们的信息产业技术要达到自主可控,打造出中国自己的英特尔和微软。”

    中国在IT领域很开放,美国都比我们讲政治

    中国青年报:在去年“两会”上,您说,未来5年内,龙芯将成为全球CPU多极竞争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这个计划如今进展如何?

    胡伟武:我们从2001年开始做龙芯,到现在快10年了。“十五”期间是龙芯的技术积累阶段,“十一五”是技术突破及产业探索阶段。到了“十二五”期间,龙芯将进入产业突破阶段;“十三五”期间,我们希望进入全面发展、竞争阶段。过去十年,我们的很多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些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做得比国外好。

    在产品方面,我们正在做一些探索,比如产品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此外,去年我们生产了上万套电脑,今年达到10万套规模,希望明年能生产上百万套。今年江苏省政府采购了15万套电脑,如今该省所有初中、小学用的都是龙芯电脑。这只是开始,等我们在教育领域做好后,还会进军新领域。

    中国青年报:龙芯现在的主销渠道是政府采购吗?

    胡伟武:龙芯生产的CPU分为大、中、小三类。“大CPU”,就是服务器、高性能机,这块市场壁垒比较小;“小CPU”是嵌入式的,比如数字电视、学习机等电子产品,这块基本上是纯市场行为。至于“中CPU”,包括老百姓比较关心的个人电脑,这块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政府支持。因为整个体系已经被别人占领了,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摆开架子打对攻。

    这里面不只是技术壁垒问题,还有很多知识产权壁垒。我们必须在市场自由竞争的情况下改变技术平台,打破垄断,建立一个“新世界”。现在,如果美国硅谷有人说“我要做CPU”,大家肯定觉得他是疯子。在欧洲、日本也一样。但在中国,大家不仅不会把你当疯子,甚至会把你当英雄。这种民族感情是不一样的。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自己做CPU ?胡伟武:我们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两个:一是保障国家安全。我们现在各种国防武器装备的核心元器件都受制于人。龙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就是支撑产业发展。为什么新中国刚建立时,前辈们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找石油、炼钢铁?因为没有石油、钢铁,工业就不能发展。信息产业的“石油”和“钢铁”,就是CPU和操作系统。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让别人的技术平台来支撑我们的产业发展。如果那样,我们非常被动,也没法实现产业转型。

    中国青年报:龙芯CPU的竞争力在哪儿?

    胡伟武:现在的信息产业是在垄断下发展的,是一种不理性的发展。比如有些系统明明够用了,它却总让你升级,让你觉得不够用。这背后就有利益驱使。龙芯的竞争力和定位不一样,我们要在“够用”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低功耗。我们要改变既有商业模式,这是关键。

    中国青年报:这就是我们要制定的游戏规则?

    胡伟武:是的。我们不能总按照人家的游戏规则来玩儿。具备一定能力之后,我们可以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我们要使信息化惠及全民。信息化不是为精英阶层设立的,而是为全民设立的。在中国,只有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全民实现信息化,才能叫信息化的普及。

    中国青年报:我国也制定出一些自己的标准,比如文档格式标准,但好像不够普及。

    胡伟武:对,我们有标准,但没广泛用起来。中国在IT领域很开放,美国都比我们讲政治。比如,美国国务院本来要买一万套IBM电脑的,在联想收购IBM电脑后,他们就不买了。再比如,即使是英特尔的芯片,只要不是在美国境内生产的,美国军方就不采用。

    中国青年报:现在市场上有龙芯产品吗?

    胡伟武:我们生产的个人电脑已经上市了,但这不是我们的发展重点。我们想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做透,真正把产业环境做好。我不是说要彻底打垮外国产品,我们希望的是,当一个人买电脑时,能认真考虑“我买英特尔,还是龙芯”,如果龙芯成为大家的一个常态选择,那就够了。

    中国青年报:要让大家不是靠着民族感情来支持龙芯?

    胡伟武:靠民族感情,最多只能卖一万套。在市场上,只能踏踏实实地做。也许我们现在还造不了奔驰,但可以造桑塔纳,那我就从桑塔纳做起。

    中国青年报:最终目标是造桑塔纳还是奔驰呢?

    胡伟武:我们的目标不是造桑塔纳或奔驰,而是造就一个产业体系。到2020年,我们的信息产业技术要达到自主可控,具体说就是打造出中国的英特尔和微软。

    这10年龙芯是在“骂声”中长大的

    中国青年报:过去20年,我们有不少企业放弃了自主研发,改走“贸工技”(指以贸易优先而不是技术优先的发展模式——编者注)道路,比如联想,如果不走“贸工技”,可能就发展不到今天。您怎么看?

    胡伟武:联想是受形势所迫,但从整个国家来说,我们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自主创新是“枪杆子”,我们不能把“枪杆子”扔掉。

    高技术产品如果全靠买,那成本是不可控的。直接买技术,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它的载体只是一堆纸而已。我们必须拥有高新技术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能力是买不来的,它只能在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形成,需要长期积累。不过,一旦有了这个能力,我们就可以长期受益。

    我们过去一度忽视技术能力建设,完全盯着钱和效益,把人才队伍都散掉了。能力失去后要重建就非常困难。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的“两弹一星”是靠自己的计算机做出来的,但到了八九十年代,人才全面流失了。我们重新做龙芯时,吃尽了苦头,都找不到会的人了。

    中国青年报:我们走了一段弯路?

    胡伟武:从国家角度来说,这也许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过分强调自主和过分强调开放都不行。我们现在得把它们结合起来。历史不能重演,关键是我们现在怎么做。我们必须盯住能力建设。技术可能两三年就过时了,但能力是可以跟着市场变化成长的。

    中国青年报:您曾说,希望到2040年,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能用上我们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及系统芯片。您这种自信从哪里来?

    胡伟武:中国人身上有很多东西,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彩电业崛起,美国所有电视机生产商都关门了。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发明计算器时,我们根本想不到不过5~10年,所有计算器都是“中国制造”。

    中国青年报:但那是制造业,发挥的是我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啊?

    胡伟武:当时我们可不把计算器当成制造业的产品。其实电脑也一样,当你把它弄懂后,就会觉得它很简单,跟制造业差不多。中国人只要会的东西,就肯定能做好,因为我们民族勤劳、智慧,而且不贪婪,把很多东西弄得很便宜,谁不喜欢呢?只要我们掌握了芯片这个技术平台,让长三角、珠三角的乡镇企业都会做了,还能自己控制成本,那时谁能做得过他们?这两年,IT领域“山寨”产品很火,其实“山寨手机”,就是中国的制造业模式在IT领域小试了一下。

    你看一下美国媒体最近关于龙芯的报道,他们看到了这个未来:中国人迟早是会把这个事情搞定的!

    中国青年报:外国媒体对此怎么反映?

    胡伟武:前不久,美国《连线》杂志连续做了几篇关于龙芯的报道。我感觉,外国媒体对技术方面的报道,比我们国内媒体更重视,也更客观、更专业。我们的媒体有时带有太多感情在里面,尤其是对龙芯,有些“恨铁不成钢”。

    这10年,龙芯是在“骂声”中长大的。大家刚开始争议的是“我们国家要不要做CPU”,现在没有这个争议了;后来又争议“我们有没有能力做”,现在这个问题也解决了;第三个争议是“我们能不能用起来”,这个问题也解决了。现在,我们得回答的新问题是:能不能打造一个中国的英特尔?能不能大规模、大批量生产?前三仗,我们都打赢了,对这最后一仗,我们也有信心。

    中国青年报:这么多争议,您的压力很大吧?

    胡伟武:大家之所以有争议,是有民族感情在里面,这个事情得有个过程。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要脚踏实地。十年过来,很多领导和专家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了,对我们也有了耐心。

    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个人事业最大的放大器

    中国青年报:钱学森钱老提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您对这个“钱学森之问”有何看法?

    胡伟武:我今年42岁,马上要退出青年行列了。当我离开青年这个阵营时,我对所有青年有三条建议:

    第一,要做“全局优化”,不要老盯着“局部优化”。

    我们经常说,要把个人前途和组织需要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跟党、人民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其实这并非空话。很多人觉得这样好像吃亏了,把青春都奉献了。但事实上,组织的事业是你个人事业的放大器,组织的事业越大,放大器的倍数就越大。而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个人事业最大的放大器。

    我看到很多年轻人,资质才智都非常好,却没有成为国家栋梁,因为他们只做“局部优化”,为眼前的一点儿得失跳来跳去,耐不住寂寞。而龙芯团队有个共识:最优秀的人才要为国家服务,次一点的才出国或者到外企。我是强调“又红又专”,“红”最重要。所谓“红”并不是“左”的那套。“红”就是踏实,认可我们的核心理念。

    中国青年报:但现在不少年轻人还是以能出国为荣,为什么?

    胡伟武:这是因为很多企业没给人才提供一个好的平台。龙芯不一样,它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在一起,对有志青年来说是个理想的平台。

    青年要做“全局优化”,就要想两件事:第一,40岁的时候,你想成为谁?第二,60岁的时候,你想以什么身份退休?这些得想清楚,不要浮躁。现在市面上有些书,教你怎么快速成功,那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看的。

    中国青年报:还有两个建议呢?

    胡伟武:第二个建议是艰苦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这一点。我们说要赶超、跨越别人,凭什么?我们比别人聪明?比别人钱多?都不是。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干得比别人好,不会是因为他比别人聪明、运气好,或是更会跟领导搞关系,而是因为他更努力。也许一个人努力一两年看不出这个规律,但努力十年、二十年后会发现,这是永恒的规律。

    第三个建议,就是一辈子学习。我们能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并不多。对每个人来说,从实践中学习、总结和归纳更为重要。

    中国青年报:你们会议室里为什么贴着“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龙芯课题组”的标语呢?

    胡伟武:毛泽东思想里有很多不变的东西,比如“以人为本”,这跟我们党的立场有关。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有的东西也都是人民的,我们的CPU也是人民的,要惠及人民群众,包括第三世界的人民。这才是根本出路。

    中国青年报:很多青年也许没有这个意识。

    胡伟武:对,教育如果只是给你一个技能,找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那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理想和精神。

    中国青年报:现在科技领域,人才普遍是什么状况?

    胡伟武: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企业比别人落后是因为技术不行,其实不是,是因为科技和经济结合得不好。现在都说“创新报国”,创新怎么报国?不少人觉得是“创新赚钱,纳税报国”。“十七大”后非常明确地提出,科技要解决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这才是主战场,科技工作者要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去,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中国青年报:那科技队伍建设得怎么样呢?

    胡伟武:现在很好了。过去中国的教育给外企培养了几十年人才,现在我们的平台好了,外企反过来给我们培养人才。这几年,我们从外企挖了很多优秀人才过来。我们给的薪水不低,平台又好。龙芯团队以后的收入,也肯定比外企的高级技术人才高。

    我可以有信心地说,中国现在没有什么人才问题,环境非常好。对有志青年来说,中国是最好的发展平台。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