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宅将改变青城山面貌?
地震改变了自然和地理环境,也改变了青城山内外的社会景观。青城山一直是成都人的避暑胜地,周边不乏各种别墅和楼盘,因此地震过后,这里的房地产交易反而达到了新高。促成繁荣的是一项新出台的试验性政策:由当地政府牵线,外来资本力量和本地乡民达成互助关系——由前者出资帮助后者重建住房。但是新建成的住房全部是连排别墅,空出的宅基地,则交由投资客支配管理。
青城山绝佳的景致和环境,自然成为最诱人的因素。虽然受到地震的影响,但是今天的青城山脉,仍然无愧其“天下幽”的名号。青城山上的植被主要以乔木为主,遮天的松柏下是苔藓和灌木。由于其诸峰环绕,状若城廓,这种半封闭的地形与四川的湿润气候相得益彰,更增添了山色的翠绿。即便如我这等迟缓麻木之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清新怡然。
因此,来青城山养老、隐居和消夏,绝对是有价值的事情。就好像川茶虽被震乱了地气和雨水,但仍然算得上绿茶里的上品。
青城山上有道观若干,为自然的清幽点缀了些许人文景致。现在的都市人流行辟谷,类似的道家养生还是应该放到此等环境为佳。最绝妙的是,青城山上酒肆众多,茶楼比邻,任何一家“农家乐”里都可以吃到地道的野菜和绝美的腊味。未来建成城际快轨后,将使青城山和成都的路程缩短为半小时,如此来看,在青城山置业绝对是一项很好的投资。
但我们该如何预期青城山今后的走向?上世纪80年代,青城山的旅游业曾经经历过一次飞跃。当时的私企老板有效地开发了青城山后山的旅游资源,在随后的十年里,农民渐渐离开土地,走上旅游致富的道路。今天随处可见的“农家乐”,可作为这种发展轨迹的证明。如果没有“5·12”地震,我相信青城山迟早会走上资本与土地的进一步结合,地震只是以一种惨绝人寰的方式,为加速这个过程提供了恰切的理由。
但是至今为止,青城山经历的只是高速商业化的过程。我的一位朋友刚刚在青城山获得了土地,他计划修建四栋别墅,供家人和朋友消夏。这些别墅还可以成为公司招待客户的私人会所。如果这种想法是普遍的,那么在商业化之外,青城山的房产恐怕还会经历私有化的过程。
虽然土地私有化的面积很小,而且远离主景区,但它对景观的影响却是显著的。站在山的这一头,可以清楚望到对面,这些私人住宅里或许很快就会出现网球场、私家花园和露天茶座,这势必会影响山的整体景致。
现代化的生活也会改变周遭的环境,以及一些支撑传统社区的网络和资源。届时,我们或许会面临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问题,比如,是应该尊重公共资源还是个人权利?城市人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长久的契合?脆弱的山区环境和经济是否能够经得起资本的冲击?
但是直到目前,我仍然对眼前这场试验抱有积极的理解。因为在重建社区的过程里,毕竟有私人资本参与其中。在国外,景区周边的庄园比比皆是,反而成为亮色和点缀。青城山离都市实在太近了。如果这是无法避免的结果,我宁愿选择现在的组合。
我谨慎地相信,这些城市人和投资者同样希望这片山林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