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任何对手都不能轻视的部队
海军陆战队员破浪出击。
李唐摄
2008年4月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康威上将与我海军陆战队员交流。
李唐摄
在海军陆战队某旅军史馆里,一本留言簿上,数十个国家的高级将领和驻华武官用不同的语言写下这样的赞叹:“这是一支任何对手都不能轻视的部队!”
他们所赞叹的这支部队就是人民海军序列中最年轻的兵种——海军陆战队,组建至今不过30年。
“我们迫切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两栖登陆作战部队”
海军陆战队是用来执行两栖突击作战的步兵,能独立地或协同陆军实施渡海登陆作战、反登陆作战。
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而言,海军陆战队都是一柄锋利的钢刀,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追溯历史,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成立于1537年,由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创建,这支钢铸的两栖作战部队以骁勇善战风靡世界,被誉为“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铁汉”。
后来,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先后组建了海军陆战队,他们在一战、二战、英阿马岛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战争中表现抢眼,创造出许多战争奇迹。
我军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初组建过海军陆战师,后因任务变化被撤消。然而,重建海军陆战队则源于西沙登陆作战的一次“阵痛”:那年,为了收复被敌人侵占的西沙岛礁,临时抽调出驻防沿海的陆军部队加入海岛登陆作战。
由于陆军战士平时没有进行过海训,经受不住大风大浪的颠簸,一随舰出海作战,大部分官兵都晕船呕吐四肢发软,使战斗力大为减弱。而水兵们虽然适应海上生活,但没有任何登陆作战经验,登岛上岸犹如鱼儿离水,仍然无用武之地。
“我们迫切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两栖登陆作战部队。”尽管我们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但胜利中却交织着难以言表的酸楚,让人刻骨铭心。
这也让“老陆军”们感到警醒:“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拥有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6700多个岛屿,一支自身难保的部队,谈何从海上向陆地发起进攻。”
经过数十年的酝酿,1980年5月5日,我军第一支海军陆战队在海南岛定安县宣告诞生,成为我海军最年轻的一个兵种。
从“旱鸭子”到“海上蛟龙”的路有多长
“当时全军只有海军有这个陆战旅,所以又号称为‘天下第一旅’。”回忆起当年,该旅第二任旅长、年过七旬的黄朝仕向笔者讲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海军陆战队某旅的最早前身是广州军区军官教导团,后来被改编为海南军区某步兵团。1979年年初,作为广州军区和海南军区作战值班分队,该团部分官兵参加了收复西沙战斗。战斗结束后,该团接管了中建岛、珊瑚岛等西沙8个岛礁,并担任守岛建岛任务。
看着自己的军装一夜之间由草绿色换成了海魂蓝,官兵们既激动又感到陌生。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如何习惯这身军装,还有怎样去征服大海。
部队成立后第一次出海训练,官兵们就频出“洋相”:大部分战士还是“旱鸭子”,不敢下海;许多人晕船,航渡没多久便上吐下泻,浑身发软,说话时舌头打颤;不知道水陆坦克、两栖装甲车为何物;与舰艇部队合训时,总喜欢用“公里”表示距离,让习惯用“海里”的舰艇官兵目瞪口呆……
一次次“出丑”震动了旅党委“一班人”,也惊醒了“老陆军”:陆军要“下海”,首先得完成军种观念、训练模式、武器装备等一系列转变。
于是,学海军、懂海军、树立海军观念,成了他们的第一课。组织官兵登舰艇参观,请专家讲课,啃书本攻关,小到海里的长度、水兵帽飘带的作用,大到水陆坦克如何浮渡装卸、登陆舰编队如何展开,事事都要弄个明白。
他们每年都会进行3个月的海上训练,被成建制拉到炙热的海滩上,每天在沙滩静坐4个小时以上,抗烈日暴晒;战士强行跳入苦涩的海水中,不管你泳、潜、漂、爬,都要抵达终点;从5000米游泳和武装泅渡,扛着上千斤重的冲锋舟在沙滩上反复练习登陆突击战术……
“那时候最困难的是缺少训练器材。”时任二营机枪连文书的马续凤告诉笔者。
水陆坦克和两栖装甲战车缺乏模拟训练设备和教材,官兵们就自己动手,用水泥、沙石浇筑出一辆辆等比例的“水泥坦克”,白天在水泥堆里认真研究战法训法,晚上则编写训练教材,摸索两栖装甲作战、训练的特点和规律,一个个新战法新训法被总结出来,我海军陆战队的一项项历史空白被填补。
从无到有,从零起步,“旱鸭子”一步步演变成“海上蛟龙”,我海军陆战队成功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
海军陆战队员这样度过春夏秋冬
5月上旬,一场立体登陆演练打破了南国海滨的宁静。
水下,“蛙人”悄然从潜艇鱼雷发射管爬出,搭乘水下运载器快速向岸滩渗透,对敌要害目标实施破袭。
海上,登陆舰打开舱门,两栖装甲突击车、步兵战车和冲锋舟隆隆驶出坦克大舱,向岸滩发起冲锋。
空中,巨大轰鸣声由远而近,运输直升机低空迂回至山岭上空,在20米空中悬停,海军陆战队员滑降而下,夺控要点……
登陆作战,是各国军事家公认的难度最大、伤亡最重的战争行动。
“登陆作战环境异常险恶,兵力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没有任何退路,只能背水攻坚,杀出血路。”透过蔽天硝烟,见证了海军陆战队发展历程的旅长陈昌锋感触颇深。
自组建以来,该旅始终紧盯未来战争,挑战极限,训练领域逐渐由水面到水下、从陆地向空中扩展,在血与火的磨炼中锻造精兵劲旅。
乍暖还寒的春天,海水冰冷刺骨,该旅把“蛙人”统统赶下大海,进行潜水、爬潜艇鱼雷管、水下渗透等训练,锤炼恶劣条件下的水下作战能力。
炎炎夏日,这个旅整建制驻扎某海域野外训练场,进行为期数月“炼狱”式海练,上至旅长、政委,下至普通士兵,个个住帐篷,天天组织武装5公里越野、5公里徒手游泳和武装泅渡,实弹射击,实爆作业,要求人人过关。
秋季,他们仅携带一把匕首、一包盐、一包火柴、少许大米,深入荒山野岭、孤岛海礁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在无后勤给养情况下进行长途奔袭、袭击捕俘、破袭等战术对抗训练,既练绝境求生,又练两栖侦察和特种作战。
寒冷的冬天,陆战队员转战华中、东北数个军用机场和华北寒训点,开展多机种武装跳伞,直升机滑降训练,并在天寒地冻环境中展开野营拉练、潜伏渗透等训练。
海军第一支两栖机械化部队
进入新世纪,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主角都是海军陆战队,全新的作战理念,精确化、非接触式作战手段,如一串串烙印,深深地刻在了全旅官兵的心坎上。
2006年春,国产新型两栖装甲装备在全军率先列装该旅。
“你们是海军第一支两栖机械化部队,希望你们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两栖精兵的伟大实践中,再次杀出一条血路来!”庄重的授装仪式上,南海舰队首长的一席话令现场官兵热血沸腾。
第二天,新装备训练轰轰烈烈展开了。谁知一钻进驾驶室,不少官兵就“傻眼”了:从前的拉杆和摇柄变成了鼠标、键盘,密密麻麻的按钮,红红绿绿的显示器和指示灯,让官兵的手都不知往哪儿放。
“我偏不信这个邪!”旅长陈昌锋急了,这位留学德国国防军联邦指挥学院的老陆战队员亲自披挂上阵,在一无教材二无经验的情况下,带领技术骨干从最基本的名词、术语学起,从最简单的操作要领练起,边实践,边摸索,总结梳理出《新型两栖突击车操作指南》。
实战环境是检验新装备的最好平台。他把部队拉到陌生海区训练,故意选择复杂天气和恶劣海况下海,组织夜间拉动、浮渡装卸载、水上行进射击等,新装备列装不到半年,该旅便实现成建制成系统参加大型演习;第二年,完成所有车载武器实弹射击,营连全面形成战斗力。
30年前,该旅仅配备了74匹军马和几辆破旧的老式坦克。如今,这支部队先后经历4次换装,兵种由单一到合成,装备由半两栖化到立体化,已经具备较强的机械化、信息化两栖作战能力。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海军陆战队
2005年8月24日,举世瞩目的中俄军事联合演习两栖登陆作战演练在山东半岛拉开战幕。
这是中国海军陆战队首次参加与外军陆战队的联合登陆作战演习。该旅水陆坦克和两栖战车与俄海军陆战第55师的10辆战车并肩战斗,共同担负抢滩登陆作战任务。
在恶劣海况下,该旅官兵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准时准点抢滩登陆,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海军陆战队顽强的作风、良好的素养和过硬的战斗力。
把握新军事变革的走势、让演兵场与世界接轨,一直是海军陆战队的追求。
1985年,时任旅长黄朝仕第一次代表中国海军陆战队走出国门,赴美国访问考察。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先进、官兵过硬的素质,让黄朝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旅党委敏锐地意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永远不能突破现状,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时刻具备世界眼光,向世界一流海军陆战队看齐。
此后,他们就陆续派人到国外考察调研,选送优秀陆战队员赴多个国家军事院校或训练基地留学深造。
两栖侦察队的徐向贤、王志军,从国外某特种训练基地留学回来后,结合部队特点和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借鉴外军特种兵训练经验,创造性地设置了“从水下到水面、从水面到岸滩、从岸滩到山崖、从山下到山上”的立体式特战训练。
2005年8月,苏荣连、阮长明代表海军出国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特种部队侦察兵比武,不仅取得外国参赛队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收获了宝贵的特战经验。回国后,他们把这些收获用到部队训练上,效果立竿见影。
30年来,该旅官兵自觉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无论是出国留学或考察,还是迎接外军来访或参观外军舰艇,都要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时整理出来,形成文字、影像材料,让部队共享,让大家领略当前世界军事最新发展成果,开拓和培养官兵的世界眼光。
2008年4月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詹姆斯·康威上将参观访问该旅,观看完两栖登陆演练、沙滩特战训练等演示课目后,这名登陆作战专家说:“你们的训练很有实战气氛,非常能锻炼部队的实战技能,今天进行的两栖登陆作战,对任何国家军队来说难度都很大,中国海军陆战队有很强的战斗力。”
把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都当做一场战斗
1998年,三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该旅2600名官兵奉命飞赴湖北长江干堤,迎战洪水。
在老陆战队员的记忆里,武汉江夏区“居”字号堤段的抢险最难忘。
当时正值洪峰通过,洪水速度远远超过1.8米的安全潜水界限,水下的能见度为零,且上游冲下大量树枝杂物使水下情况更加复杂。
水位仍在上涨,管涌险情不断,上级要求两栖蛙人迅速探明水下情况。时任二中队中队长的朱迪冒着被血吸虫感染的危险,带领6组两栖蛙人跳入洪水,抱住水中一棵树,一寸寸往下探摸,共查出10个渗水点,为保堤提供了科学依据。
“海军陆战队虽然在组建后还没有参加过实战,但这是一支时刻准备打仗的部队,他们总是把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当做一场战斗。”该旅政委贺跃华告诉笔者。
2008年5月14日,该旅再次奉命紧急出动赶赴汶川地震灾区。206台车辆强行军42小时,比预定时间整整提前6个小时到达指定地点,创下我军摩托化行军规模最大、人数最多、速度最快、距离最远、组织最严密等多项纪录。
30年来,无论是执行南沙守礁建礁任务还是参加国庆大阅兵,无论是长江抗洪抢险还是汶川抗震救灾,无论是奥运安保还是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哪里有多样化军事任务,哪里就有海军陆战队。
回顾海军陆战队在四川地震灾区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一位将军如此评价:“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