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一件小事的触动
赵强教过书、做过北漂,但最终还是回到河南老家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虽然工资从最初的500多元涨到现在的2000多元,提起大学生村官的酸甜苦辣,这个从2006年就上任的年轻村官感触颇多。
“来农村就是想干点儿事,来了才发现没有那么简单。”第一次进村和村两委会成员见面,赵强穿得整整齐齐,“就差没打领带了”。但很快,赵强就发现自己的装扮在一群村干部中显得“很怪异”。
赵强的看法在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一项调查中得到印证:苏北五县的大学生村官中,有33.4%的人认为来到农村“所学专业与工作挂不上钩”,45.1%的人认为“村民认为自己没有经验,得不到信任”。
赵强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人来找村干部盖章。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村书记却打牌、聊天,就是不给盖。赵强想帮忙给办了,“但书记把章把得很严,根本就没办法”。
由于被“边缘化”,又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村子里的收支情况、大的规划,甚至核心工作是什么,赵强一开始根本无从了解。他了解到,多数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就是帮村里整整文件、写写总结、当电脑打字员。
但一件小事让赵强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一次,赵强跟着村书记到村里转。当时正下着雨,有个五保户房屋漏水。赵强赶快买来塑料布给遮挡了一下。老人嘴上没说什么,但赵强看出来她很感激。“我们能做的好像就是这些小事,但正是通过这一件件小事,我和村民们的距离逐渐拉近了”。
赵强告诉记者,对于一没权力、二没资金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想在短时间内改变村里的面貌“显然很不现实”,必须扎扎实实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做起,而不能让最初的热情逐渐消减。
赵强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要出台政策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应在村里,乡镇(街道)及以上机关和单位不得抽调、借用,使大学生村官们能真正一心扑在村里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