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5月21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学

“考试无用论”将导致阶层板结

刘汉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21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一定要给孩子弄到‘加分’,否则就别想进一流大学!”向我发出警告的这位朋友“家有考生”,这几天正在填报志愿。“我已经悔之晚矣。孩子班里多达14名同学拥有加分资格。这么大比例的考生起步就比你高出10分到20分,好学校留给‘裸考生’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他说。

    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的第一个高考季,一切几乎都还没来得及改变。对《纲要》中关于高校招生改革的部分,是应该更重视考试的作用还是进一步淡化考试的作用,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就有相反立场的激烈争论,定稿后也免不了会被“各自表述”,所以最后怎么改也很难说。

    且不论争吵中谁占上风,反正这些年录取是越来越“灵活”了,老百姓的孩子考学越来越吃亏了——怨不得温总理感叹:“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

    5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希望各地申报改革试点,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了教改“先行先试”范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升学考试”主要指高考。对于大多数民众期盼已久的这一“重大利好”,媒体普遍的反应是不怎么敢相信,掌声也稀稀拉拉。

    加分泛滥,考试无用,这不是个仅仅影响生源质量的小事情。说实话,一二十分的差距,与考生实际水平关系不是太大。北大、清华即便招收的全是裸考进不来的学生,最后这些能进来的顶着加分的孩子也足够优秀了。严重的问题在于,众所周知,能够获得加分资格的项目,除数理化竞赛获奖和少数民族出身等个别项目以外,基本与底层民众子女无关。如本报曾报道过的,某省一所中学2009年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考生的家长是领导干部和企业老板,其余6名是教师子女。—这决不是孤案。

    未引起媒体注意,教育部门贯彻落实《纲要》今年已经悄悄开始的一个动作,是推动部属高校招生“去本地化”。这个“本地化”,在多年的实践中,还不仅仅表现为“本省化”,而且还有高校驻在城市的“本市化”或曰“省会化”——以“走读生”的名义,低分录取高校所在城市(大多数是省会)的考生。“本市化”之外更有“本校化”,本校附中的学生加分,本校教职工子女加分,等等。高校要“去”的东西多着呢。

    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培养人才,更重要的也是在分配机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拓宽了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通道,让较多的底层民众看到了凭自己的努力往上走的希望,从而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30年来阶层板块的松动,不仅仅是温州农民发家致富、“知识英雄”马化腾一飞冲天仅此一种类型的故事。今天,中央部委机关的绝大多数司局级干部,省直机关的绝大多数处级干部,都是恢复高考以后头几届“完全凭分数考出来”的平民出身的大学生。可以说,作为公务员队伍的中层骨干,他们决定了今天政府的基本行政水平。而如果没有高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可能有机会坐到现在的位置上。而如果有高考但是加分泛滥,坐在这些位置上的也会是另外一群人。中国公务员队伍的这一轮公平置换,极大地巩固了政权的合法性。

    某种意义上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差别逐渐凝固化,进而导致身份遗传、阶层板结。“按照多数衡量指标,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最不平等的一个国家。”《右翼美国》一书的作者——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两位记者在分析美国人为什么能够容忍不平等的存在、为什么里根时代以来不平等的急剧上升几乎并未令民粹主义反弹时,指出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社会流动性高于其他国家,在美国20%的最贫穷者中,50%至80%的人在10年内能够跳出那一渊薮”。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不论公立还是私立大学,在招生时都自觉地、持续地采取了种种“嫌富爱贫”、“逆向歧视”的措施,也为社会的活力与和谐作出了贡献。

    任何社会,“考试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抬头,民众改变命运的机会减少,都是危险的信号。在大学招生改革中,政府该毅然作出决断,扭转这种趋势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