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中的济阳黄河大桥公司
公司董事长张富强(右一)陪同省有关部门领导视察大桥。
济阳黄河大桥平面位置示意图。
济阳黄河大桥收费站。
着装仪表同样是文明服务的一个标志,每天上岗前的着装检查是必修课。
每天值班中队岗前点名,列队上下班。
收费服务是展示公司形象的重要窗口。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已成员工的行为规范。
收费部下设五个中队,平均年龄23岁,图为中队里的年轻人。
位于济阳县城正南、毗邻黄河岸边的济阳迎宾黄河大桥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19日,主要经营范围是大桥的建设、管理和运营。自公司成立以来,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公司党委确立了以征收路费为主业、文明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格局,以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为有效载体,实现了经济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机制。济阳黄河大桥作为集团的首个BOT项目,2009年运营的第一年实现开门红,全年完成集团公司下达3000万元收费任务的164%。同时,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有11人被评为“星级收费员”。
据大桥所在地济阳县县长张海波介绍,济阳黄河大桥的开通运营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其通车后所产生的“大桥效应”给当地的招商引资及改变黄河北岸的城市格局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如今,素有济南“北大门”之称的济阳黄河大桥已成为济南新区北跨通道上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唱响创建“青年文明号”的主旋律。2008年11月26日是济阳黄河大桥的开通运营之日,也是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重大转折之时。新形势、新任务、新员工、新机制伴随着“团结、诚信、实干、高效”的企业精神,现已成为广大员工的行为准则。正如收费部四中队队长崔勇在日记中写的:“我们不会忘记,去年夏天黄河调水调沙期间,省内所有浮桥基本拆除,往来大桥的车流量猛增,收费、安保、后勤保障各项工作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大桥人怎么办?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挑战就没有机遇。我们没有犹豫,更没有退缩。在公司党委和各部门统一协调领导下,全体员工精诚团结,加班加点,经过40多天的连续奋战,打了一个漂亮仗,为全年收费任务指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树形象创品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公司在大桥收费站两侧设置了宣传图板,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坚持每天保安护送中队收费员列队上下班,收费员挂牌上岗制度;以创建青年文明号开展的比操作技能,看收费速度;比服务质量,看用户满意率;比工作质量,看收费准确率“三比三看”竞赛活动持之以恒。同时推出“优质服务、有问必答、方便用户、有难必帮”等服务内容,一来让过往客户车主了解收费站的服务项目,二是对收费员起到无形的监督作用。一年来,广大员工围绕“奉献在岗位,满意在社会”岗位竞赛活动积极工作。2009年公司涌现9个先进单位、14名先进个人,11人获得“收费明星”称号,全年实现了零投诉。
突出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通行费征收工作是全盘工作的中心,也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如何保持公司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只有培养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秀的员工队伍才是发展的根本保障。”济阳黄河大桥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张富强谈起公司发展深有感触。
据介绍,济阳黄河大桥公司现有职工80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操作人员65人,约占职工总人数的81%,80后出生的63人,占总人数的78%;大中专以上学历55人,占总人数的69%。占公司近半人数的收费部下设的五个中队全部是公司组建后来的年轻人,肩负大桥通行费的征收任务,也是公司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为此,公司在加强员工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结合岗位实践,以“争先创优”活动鼓励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岗位能手”竞赛促进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先进典型教育引导激励员工树立爱岗敬业的良好品德。被称为女子中队的二中队七位年轻女将,平均每人每班都要经手5000元以上的零散钞票,从未出现一次差错。一次,收费员钱娜当班时发现车主遗失的钱包后及时上交公司,不仅受到失主感谢,而且体现了现代青年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今年四月西南地区发生旱灾时,员工们无私伸出了援助之手,展示出青年一代的爱国之心。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公司内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套完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丛建伟 陈鹏 崔勇文/摄)